環境部試算碳費 每噸千元最高衝擊GDP一年942億

環境部5日召開第4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林良齊攝)

碳費費率收多少?環境部5日召開第4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會中提供碳費審議會委員在各費率不同情境下對GDP成長率及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並以碳費費率100元至1000元試算,其中如收取1000元,則GDP影響爲0.1805%(約424億元)至0.4012%(約942億元)之間,對CPI衝擊則爲0.1210%至0.2687%之間。

據環境部的「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臺」查詢,截至2022年共有550間企業登錄在碳盤查平臺,但其中排放量合計達2.5萬噸以上有506家,而因生產電力的直接排放可向使用者收取碳費,因此若再扣除電力供應業,實際達收取碳費門檻爲482家,排放約1.52億噸,且中鋼、臺塑化、中龍、中油、臺塑、臺泥、亞泥、臺積電等業者爲排碳大戶。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轉述,碳費委員要求報告不同費率情境的減量成效及衝擊影響評估,環境部則提供100元、150元、300元、500元、800元及1000元試算,多數委員認同以目前的機制搭配費率對總體經濟影響不太顯著,並認同碳費制度應儘速實施,但仍有委員要求應深入瞭解各產業不同影響,畢竟有些產業恐怕會適應不良,要求環境部應提供相關數字進一步評估。

黃偉鳴說,將針對排碳大戶中各產業細緻分析包括鋼鐵、石化、水泥及半導體業等都會細緻說明。

至於是否可能會延後開徵時間?黃偉鳴認爲,法律要向後生效,也要給予徵收對象充分時間,費率會決定費率,徵收制度爲行政單位訂定。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說,報告也提及若以現行指定目標草案的減量成效預估,若全數事業單位達成SBT指定目標,可望在2030年減量4862萬噸;黃偉鳴補充,就算全數都達成SBT的高目標,仍難達成2030年NDCs(國家自定貢獻),意謂包括交通、能源業要努力減碳才能達標。

而環境部部長彭啓明5日受訪時稱「審議會會建議範圍」最後仍是他要負責任,黃偉鳴說,由於仍未討論實質費率,因此仍無法預測會如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