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華工業董事長陳潤纓的人生故事:童年生活-麼女的農活 跟著做

半工半讀念高職,學習能力很強,被公司派往臺北,而不得不休學。 圖/陳潤纓

臺中縣大甲鎮六塊厝,即使到今天還是農田繞圍的鄉下地區,1952年臺灣光復沒多久,我出生在這個中部靠近大甲溪的農村之中,生在大家庭,父母親共養育了11個小孩,其中7個是女兒,我是家中的幺女,大哥大姐都大我很多歲,我二姐的長子是我的同班同學,我懂事時,家裡就有21人口,那是當時臺灣農村,非常常見的現象。

我家的農地很大,大約有五甲地,由於土地多,農忙也多。一般農作收成分2期和3期,收成2期只種稻米,3期是在種2期稻米的空檔加種蔬菜瓜果等,爲了增加收入,長期都有種蔬菜,雖然讓家裡衣食無憂,但是苦了我們的小時候。

我讀小學時候,由於父母教育的很好,我們這些年紀小的弟弟妹妹,都要跟着年紀大很多的哥哥嫂嫂做事情,哥哥嫂嫂都以身作則,大家分工合作,感覺每一天都是滿滿的工作。

三點起牀 忙農活

有一段時期,臺灣流行種洋菇跟蘆荀外銷賺取外匯,洋菇的收成季節在冬天,那時我可能才上小學二三年級,每天早上三點多就被叫起來採收洋菇,哥哥們在上面採收洋菇,年紀小的在下面把洋菇整理好,再送去給洋菇罐頭工廠收購,一直做到天亮我們才能去上學。

那時候的冬天清晨,每一天都非常的冷,清晨三點起牀真的很痛苦,但非爬起來不可,幾點起牀取決於洋菇的採收量,每一個人都有做不完的農活; 蘆筍收成在夏天,做罐頭的蘆筍是白色的,要種在沙地裡比較容易挖採,早上約5點天才剛亮,就要開始採收蘆筍,太陽升起溫度漸高,到接近中午時很熱,腳踩的沙土也變熱了,人就好像處在烤房裡,洋菇和蘆筍的採收,是童年冰火五重天的感受。

小時候農作非常辛苦,只想早點脫離農作,就來臺北上班。 圖/陳潤纓

上學前操過一輪,放學回來半刻也不能休息,緊接着要去田裡幫忙採收各種的菜,不管是花椰菜、波菜、高麗菜,我們這些年紀小的都要幫忙整理。大人要把菜整理成一把一把,稱好重量之後,隔天早上拿去市場賣。年紀小的負責把不能賣的菜葉,集中剁碎準備隔天餵豬,工作纔算完成才能開始寫功課。

我記得那時我常常一邊剁菜葉邊想睡覺,有一次就切到手指,流了很多血,但也只是擦藥包紮止血,就算處理好了,所以一直留着傷疤,成爲小時候做農事永遠的印記。

第一份工作 就領高薪

小學畢業後,順利考上大甲初中,初中畢業之後,就跑去潭子上班,心想可以脫離辛苦的農忙。在一個文化大學紡織系教授開的針織廠上班,雖然工作一切順利,待遇也很好,但出社會後體會到唸書的重要。又回到大甲讀夜間部,白天在一家外商精密製造公司上班,是第一家進入臺灣的脫蠟技術公司。

工作兩年多之後,臺北的一家大鋼鐵公司來挖角,擬生產高爾夫球杆頭,挖角我跟另外一位模具師到臺北上班,薪水也很高,每月月薪達到4500元,是泥作師父薪水的兩倍,當時一般上班族月薪大約才一千多元吧。

來臺北新莊工作,在一家大型鋼鐵公司的高爾夫球杆研發部門工作,那時我21歲。 圖/陳潤纓

年輕時喜歡打扮,那時流行去照相館拍紀念照,紀念我的21歲青春。 圖/陳潤纓

原本預期來臺北工作兩年,沒有想到22歲就走入婚姻。 圖/陳潤纓

下一篇:走入婚姻 協助光大家 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