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講的是街坊四鄰的故事,洗的是五味雜陳的生活
要說南北文化差異,洗浴文化肯定佔一席之地。
“澡堂洗澡”對於北方人來說,是情懷、生活,難以忘懷的那一幕。
但對南方人來說,是羞恥、崩潰,難以邁出那一步。
還沒能接受澡堂文化的南方朋友,或許可以看看張楊導演拍的這部《洗澡》。
作爲一位地道的北京人,他的電影鏡頭下藏着老北京的魂。
雖然是一部大老爺們兒的戲,但它不乏市井的溫情。
雖然只聚焦在澡堂這個小地方,但卻展現小老百姓的“精神樂園”。
雖然着眼小家庭的變故,但卻以小見大讓觀衆感受到傳統對現代的衝擊。
洗澡,洗淨身體,盪滌靈魂。
01
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出了門分個三六九等,來了這兒都一樣,這就是澡堂。
經營一家老式澡堂多年的老劉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大明遠赴南方打拼多年,一心向往現代都市生活。
二兒子二明有智力障礙,一直在父親身邊幫忙打理澡堂。
一天,在深圳工作多年的大明突然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
他西裝革履的出現,與殘舊的澡堂格格不入,引起了澡堂裡其他人的側目。
大明此番回家,是因爲二明寄去的一幅畫讓他誤以爲父親病重。
雖然這只是一場誤會,但久未聯繫的父子倆之間,隔閡已深。
老劉每天和二明在澡堂裡忙碌,熱情招待每一位老主顧。
這些老主顧雖然有的愛爭吵,有的脾氣古怪,但在老劉和二明眼中,他們都是值得敬重的客人。
老劉認真傾聽他們的煩惱,用自己的方式排解他們的憂愁。
澡堂雖然破舊,但洋溢着煙火味兒的人情溫暖。
大明卻無法融入這樣的氛圍。
在他看來,父親的澡堂已經是個過時的東西,眼下的生活才叫摩登、前衛。
他對二明智力不健全也頗有微詞。
買票回深圳那天,他本想早點動身,但二明非要跟去。
大明只好帶着他,結果二明在擁擠的人羣中走失了。
大明四處尋找,卻只得在夜色中空手而歸。
老劉得知二明走丟,心急如焚,衝大明發了脾氣。
原來,在他心裡,多年來不回家的大明是對澡堂、對這個家漠不關心的。
大明則覺得,自己出去打拼,不願留在破舊的澡堂裡,並不是什麼錯事。
父子倆針鋒相對,把多年的怨氣都發泄了出來。
所幸,第二天,二明自己回來了。
但老劉的身體卻每況愈下,他像是卸下了心裡的包袱,又像是再也扛不住歲月的重擔。
就在大明鼓起勇氣要給父親搓澡、補償自己多年的虧欠時,老劉安詳地走了。
02
大明內疚不已,主動承擔起了照顧二明的責任。
當他想把二明送去福利院時,二明的反應讓他幡然醒悟:
對於二明而言,澡堂就是他的全部,離開這裡,他將無所適從。
大明聯想到父親生前對澡堂和老主顧的那份珍視,對過去自己的種種不以爲然感到深深自責。
他意識到,傳統的東西未必都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人情的溫暖、親情的可貴,是任何時尚都無法替代的。
大明決定留下來,繼續經營父親的澡堂。
在澡堂裡,每個人都能拋開外面世界的身份差異,以最質樸的方式交往。
每個人的煩惱都能得到傾聽、每個人的生活都被照料着……
正是這種人情味,給了許多人一個精神上的家。
可即便大明重新接納了這種傳統,現實仍不容樂觀。
城市改造的大潮很快就要波及到這裡。
在拆遷動員大會上,二明不願面對現實,一度失控,但在大明悉心開導下,他終於接受了現實。
當推土機轟隆作響時,兄弟倆含淚告別了這個承載了太多故事和人情的地方。
從此,這座破舊而溫馨的老澡堂,將永遠活在老主顧們的記憶裡。
正如大明所言:“今後我們還會在一起。活着,纔是最重要的。”
儘管舊時代終將被新時代所取代,儘管親人終會天人永隔。
但那些質樸的親情、深厚的友情,將會是人生路上永恆的慰藉,是精神上永遠的棲息地。
影片的最後,當拆遷隊撤離後,又有一隊人馬騎着自行車駛來,他們自發地聚集在廢墟之上。
鏡頭裡,幾個熟悉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模糊成剪影,二明捧着收音機,歌聲在廢墟上響起……
原來,那些人是爲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而留戀。
02
在大明與二明心裡,澡堂究竟意味着什麼?
對大明而言,或許以前只是個洗澡的地方,可現在,卻是他靈魂的洗禮池。
當他重返故里,看到傻弟弟二明在父親的呵護下過得簡單而快樂,看到父親對老主顧們的關愛,。
他開始反思自己在外多年追名逐利的人生。
在這個承載着親情、友情、人情的小小天地裡。
他被純粹、質樸的情感所打動,被“上善若水”的生活態度所感化。
澡堂成爲他療愈心靈創傷、告別浮躁、迴歸本真的地方。
正如他所言,人活着,纔是最重要的。
而對二明而言,澡堂是他的全部。離開這裡,他將無所適從。
在澡堂,他是快樂的,是被需要的,是完整的一個人。
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對父親、對哥哥、對生活的愛。
“我愛你,我的太陽”,這首他最愛的歌,也道出了他純淨如水的心靈。
在他簡單而豐盈的生命裡,澡堂就是他的家,是他可以肆意歌唱、盡情歡笑的精神家園。
影片以水爲媒,以澡堂爲載體,展現了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一方淨土的珍貴。
它提醒我們:在追逐利益的路上,莫忘心靈的歸處;在奔波勞碌的人生中,莫忘生命的本真。
就像片中那面“上善若水”的牌匾。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中,找尋自己心中那一池清澈、恬靜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