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稅開徵滿六年 綠色稅制釋放發展紅利
今年4月徵期,距離環境保護稅(下稱“環保稅”)首次申報時間已滿6年。2018年環保稅正式實施,取代此前的排污費,引導企業既算經濟賬又算環保賬,加強排污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環保稅通過“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正向激勵機制,不少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等減少污染物排放,環保稅負明顯降低。
近年來,綠色稅收制度等的逐步完善,倒逼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華能重慶珞璜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是環保稅開徵後的首批納稅人之一。公司財務負責人楊迎鴿表示,開徵環保稅之前,企業按照國家標準應當繳納排污費,標準爲每污染當量1.2元,排污費預計在800萬元左右。環保稅開徵後,重慶執行的環保稅徵收標準爲每污染當量2.4元,在發電量不變的情況下稅負將翻倍。
轉型迫在眉睫。火電廠之所以被人詬病“高污染”,關鍵是技術落後,比如煤炭燃燒不充分,缺少煙氣處理設備等。珞璜發電廠就將6臺發電機組全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並增設煤場防風抑塵網等。
楊迎鴿介紹,經過上述改造,環保稅法實施第一年,公司產生的污染當量數比2017年下降73.1%,繳納環境保護稅214萬元,與2017年繳納的排污費796萬元相比,降低了73%。
前後兩筆賬,讓珞璜發電看到了綠色轉型的好處,2020年,珞璜發電廠建成了西南地區首個污泥耦合發電項目,“跨界接單”做起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他們將城市污水中的污泥經過處理後,作爲生物質燃料送入電廠鍋爐與燃煤混燒發電。據介紹,每噸污泥可產生相當於0.4噸普通燃料的效能,這個項目年處理溼污泥能力達40萬噸,佔重慶市生活污泥總量的一半,每年可節約標煤2.9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28萬噸。
“這條轉型之路,使我們實現了環保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楊迎鴿說,僅環保稅,我們就享受超2000萬元的減免。
甘肅銀光聚銀化工有限公司(下稱“聚銀化工”)是一家大型國有化工企業,主要從事聚氯乙烯、聚碳酸酯等化工產品生產製造。環保稅實施前,企業每年向大氣和自然水體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等各類污染物超過900噸。2018年,在環保稅政策的約束下,企業決定啓動環保系統改造項目。
“項目剛開始阻力比較大、進展比較慢,因爲管理層大都持反對意見。”聚銀化工副總經理王立新王立新說,有人認爲環保改造週期長,會對公司正常生產造成影響;也有人覺得環保技術改造資金投入太大,短期內難以收回成本。
根據企業測算,環保稅開徵後,如果將污染物整體排放濃度保持在低於國家標準50%,每年僅繳納環保稅22萬元,少繳環保稅近70萬元。與幾千萬元的投資相比,每年省下的70萬元稅款只是“小賬”。
但是環境保護問題,不能只算“小賬”“眼前賬”,更要算“大賬”“長遠賬”。王立新表示,實踐證明,環保投入的回本速度,遠比預想得快。2021年,企業獲得政府一次性污染防治資金近千萬元。2023年,得益於環保、技術等多方面原因,企業被認定爲先進製造業,開始享受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每年800多萬元的加計抵減優惠,不僅縮短了回本速度,也爲企業帶來不小的收益。”截至目前,這家化工廠累計投資環保技術改進資金超9000萬元。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綠色稅制、落實綠色稅收政策,逐步搭建起以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耕地佔用稅、車船稅等“多稅共治”的稅法體系。綠色稅制在引導企業治污減排、促進資源節約利用、助力綠色消費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環保稅的收入規模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態勢,近年來總體維持在每年約200億元的水平。
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強化稅收政策支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稅法,完善徵收體系,加快把揮發性有機物納入徵收範圍。
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環境保護稅法作爲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其環保意義和社會意義遠大於財政收入意義。未來,隨着環境保護稅法的持續深入實施,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展中樹立更強的環保意識,算本企業的經濟小賬,更要算事關大局的環保大賬,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