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談虎:老而彌堅的F-5E老虎2式戰機

中華民國空軍曾有全球數量最多的F-5E。(圖/軍聞社)

說起虎式戰機,多數人想到的應該是諾斯洛普公司(Northrop)的F-5E「老虎2式」(Tiger II)戰機。它在全球的總產量達到1200架,是1970年代開發中國家的主力戰機,也包括中華民國空軍,時至今日也擔任部隊訓練。來談談這型老而彌堅的老虎戰機。

諾斯洛普的F-5戰機始於1954年的全球考察,當時諾斯羅普團隊前往歐洲和亞洲考察各國的防禦需求,他們認爲未來的美蘇爭端會爆發在兩大集團中間的開發中國家,這些地方的跑道較爲簡陋,後勤資源有限,因此戰機起飛距離不能太長,維護要簡單容易。與此同時,通用電機(General Electric)研發出小體積而大推力的J85 渦輪噴射發動機,諾斯洛普就以J85爲重點,設計出N-156戰機方案,並提交給美國空軍參考。

T-38與F-5都源自諾斯洛普N-156構型而來。(圖/Northrop)

然而,美國空軍認爲自己並不需要輕型戰鬥機,反倒是需要新式噴射教練機來取代洛克希德T-33,諾斯洛普立即改弦易轍,將N-156機體設計成雙座教練機型式,並且在1956年6月贏得美國空軍教練機的競標案,這就是T-38 鷹爪式(Talon)。至今,T-38仍是美國空軍的教練機,服役時間超過60年。

美國空軍採購T-38達到1200架左右,爲諾斯洛普研發F-5賺來第一桶金,他們繼續推進T-38的戰機版本,深信絕對有輕型戰機的市場。不出所料,進入1960年,美國的開發中國家盟國們不斷提出新型戰機的要求,與諾斯洛普公司在1954年的考察報告簡直如出一轍,於是1962年4 月25日,美國國防部指定該公司的N-156戰機,成爲軍事援助計劃 (MAP)的戰機,8月9日,N-156戰機被賦與F-5A「自由鬥士」(Freedom Fighter)的正式名稱。

F-5A可視爲單座武裝版的T-38,但是沒有配備火控雷達,所以對空作戰能力很有限,只能使用機砲,或是追熱式飛彈。它另可攜帶火箭筴艙與小尺寸炸彈,可以對地攻擊。另有雙座型的F-5B,擔任訓練之用,但是沒有機砲。F-5A於1960年代初服役,在冷戰期間,美國的盟友購買了800多架,其中也包括中華民國空軍。

雖然美國空軍沒有采購F-5A,但是鑑於越戰的複雜情勢,戰機損耗率極高,美國空軍把眼光看到生產速度很快的F-5A身上。1965年10月,美國空軍徵用了12架F-5A進行修改,在機身左側安裝空中加油管,腹部安裝裝甲板,在機翼下方安裝了可拋棄的掛架。原本導引機砲的光學瞄準具,改成對地攻擊專用的落點的先期瞄具取代,主要擔任對地密接攻擊。這批戰機重新命名爲 F-5C,外號「小老虎」(Skoshi Tiger)。

越戰期間,美國空軍改裝一批F-5A做爲密接對地戰機之用,稱爲F-5C。(圖/美國空軍)

1965~1966年間,這批F-5C在越南戰場表現超出預期,儘管攜彈能力不如F-4幽靈2式戰機與 F-105雷長式戰鬥轟炸機,但是它速度快、靈活敏捷,非常適合躲避地面火力。

F-5C的實戰經驗證明它的潛力還未見底,只是沒有空射雷達難以空戰是個明顯缺點,於是諾斯洛普公司繼續推動改良,此時通用電機也推出J85引擎的新改良型「J85-GE-21 」,推力比舊款的J85-GE-13要高出1/3,因此換裝新引擎的F-5A-21可以有更多空間安裝航電與燃油。同時,國際上也有新式輕型制空戰機的需求,1970 年11月20日,諾斯洛普的F-5A-21被宣佈爲 IFA(國際戰鬥機)的獲勝者, 到了1971 年 1 月,它被賦予新編號F-5E,以及新名字「老虎2式」(Tiger II)。

F-5E從1972年生產到1983年,剛好趕上電子裝備的「第三波革命」,因此前後期的F-5E在航電設備上性能差異很大,早期F-5E的AN/APG-153雷達性能很有限,搜索範圍僅20公里,但是到了生產後期,己換裝AN/APQ-159都卜勒多功能雷達,探測距離增進至40公里,並可導引小牛飛彈。再加裝AN/ALR-46 RWR雷達預警器、熱焰彈散佈器。

雖然使用F-5E的國家很多,但是空戰紀錄只出現在衣索比亞與伊朗。1977年索馬利亞向衣索比亞的歐加登地區發動侵略,史稱「歐加登」戰爭(Ogaden War)。在爲其1個月的戰爭期間,卡拉馬拉基地(Karamara)僅有的8架F-5E創造了奇蹟,擊落了8架索馬利亞的各型戰機,其中6架MiG-21,2架MiG-17,衣索比亞僅因地面砲火損失1架F-5E。

至於伊朗,兩伊戰期期間,伊朗的F-5E也擊落過伊拉克的Su-22、MiG-21、MiG-25的紀錄,可惜詳情不明。

進入21世紀後,F-5E也走向生涯尾聲,許多國家選擇逐步汰除,但是也有許多國家決定持續爲其升級,包括巴西、泰國,甚至是美國海軍,都有持續升級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