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動員有心無力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國軍後備動員制度及執行方式一直存在重大問題,美國軍事專家多次評估認爲不具備強大戰力,國軍業管後備動員單位也曾提出一些改革的研究報告,但過一段時間後又歸於沉寂回到原點,始終看不到一定成效,變成「打假球」。大家都認爲後備動員在臺澎防衛作戰是重要的,但卻有心無力,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看看西方國家兵役制度歐洲永久中立國的瑞士,每個男性都必須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也都是國民兵成員,且役男在接受18周的軍事基礎訓練結束後,每2年仍須返回部隊參加基本的軍事複訓。這個制度值得我國學習。

瑞典因受俄國軍事威脅兵源的影響,於2010年廢除施行逾100年的徵兵制,但又於2018年恢復徵兵制。小國立陶宛也在一度廢除徵兵制後又決定恢復常態徵兵,而在亞洲新加坡雖無明顯的敵情威脅,但規定男性公民必須服役2年,都可看出不論敵情威脅的大小,徵兵仍被許多國家採用。

以色列採取男女一致的徵兵制度,屬於典型的全國皆兵國家。其動員制度相當良善,其國防人力概約1/3爲常備軍、2/3爲後備部隊,後備軍人每年須接受約1個月的軍事訓練,因此平戰轉換相當快速,於接到動員令18小時內即領取武器、集結完畢;24小時即進入預定之戰術位置;36小時內即可全面發揚火力,面對敵情威脅嚴重的臺灣亦值得深入參考。

目前我國全募兵制對於國軍人事費用支出已形成非常大的負擔,約佔國防總預算的47%,相對壓縮作業維持費、軍事投資費,使可用預算只剩不到2000億元的空間,造成人力及火力發揚的匹配失衡,在戰時所能發揮的戰力將事倍功半,所以已經沒有增加常備兵員的空間。因此既然要推動募兵制,則必須落實後備動員制度纔可以,而且要能充分結合武器裝備的操作訓練,纔是務本之道。

兵役制度是不斷改變的,推動募兵制政策要有一定的客觀條件主觀行動力,就是要有相當有效的後備動員能力。役期較短的軍事訓練役男能否成爲後備戰力重要的一環,必須深入檢討後備軍人的召訓對象、頻次、施訓課目、時間週期、教材教案教範操典準則教具等等,結合目前作戰部隊使用的武器裝備,施訓教官素質,及訓練的嚴格程度更是必備的。

最強的國防就是心防戰爭的勝負經常決定於意志力的高低。古戰史上曾有斯巴達300壯士力抗數十萬波斯大軍溫泉關之歷史戰例,這是全民的決心與信心高下的問題,更重要的關鍵執行力。目前國軍後備動員的問題已被拿出來探討,正可審時度勢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免又流於空談。(作者爲前空軍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