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孝道傳統 訂立中華母親節
母親節來自西方,是我們對西潮東漸的棄甲曳兵,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宮。遍翻英文字典,找不到「孝順」一詞(有也是依中文硬翻的)。孝,是中華文化的特產,幾乎等同道德的代名詞,所謂「百善孝爲先」、「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漢朝更以孝廉開科舉才,亦即,孝順就代表德能兼備、就能當官牧民。
儒家經典關於孝的論述汗牛充棟,《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始終」,《論語》「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孝經》列儒學十三經之一,是科考的重要題材;古代皇帝不管賢愚昏肖,無不以孝昭示天下;廿四孝的故事,是傳統的啓蒙教材;教忠教孝,不惟是道德教育的主幹,更充斥在傳統文學、藝術、戲劇、信仰,乃至生活面面向向;而慎終追遠、崇拜祖先的觀念,更是深植人心,代代奉行,化爲常民生活的一部分。
中華孝道首推對慈恩母愛、對母親的孝行爲核心。母親是生命的賜與者,更是靈魂與人格的塑造者;而子女對母親的敬重之情,孺慕之思與反哺感恩,被視爲道德根本、人格支柱。「孟母三遷」、「斷機教子」最爲經典,陶母「封壇退鮓」、岳母「背刺精忠」、歐母「畫荻教子」…都是中華偉大母教標竿。
這樣一個血液中帶着慈恩孝思基因的民族,母親節卻還假手西方東傳,豈不荒謬可笑?西方母親節大約等同一般身分節日,浮潛無根,也許一張卡片、一塊蛋糕就解決,這樣的母親節,哪裡有文化養分?我們必須有一個洋溢中華文化、蘊藏華夏精神的中華母親節!
那麼,中華母親節哪天好?回顧中華歷史,賢母多不勝舉,而形象最深刻者,首推孟母仉氏。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茹苦含辛獨挑教養重擔,從哺育成長、環境教化到人格陶冶,費盡心力終使孟子成爲鴻儒巨擘,受封亞聖尊號,慈恩傳誦兩千年,孟母堪稱中華母親的典範。用這塊孟母招牌,以彰顯中華母愛,以感恩天下母親,以激勵人子孝心,應該再合適不過。
多年前大陸就有逾千學者倡導中華母親節,並擬在孟子生日的周曆(農曆)四月二日,今猶呼聲不輟。傳統感念母親臨盆危若歷劫、痛如刀剮,故生日又稱「母難日」,把孟子誕辰定爲中華母親節,饒具意義。若採陽曆對應,大約落在五月初,也可考慮五月第一個(或第二個)週末訂爲中華母親節。這個中華母親節是全球華人所共有,對岸大陸,正好融入五一長假,這時來過母親節也恰是佳節思親的好時日。
民國八十七年教育部訂四月一日至五月十五日爲教孝月,以加強宏揚倫理、孝親,此期間有婦幼節、清明民族掃墓節、媽祖祭典,今加入中華母親節,正可貫串成系列民族風味的教孝感恩檔期。應強調者,中華母親節應如春節、中秋等,視爲華人的重要佳節,政府廟堂要領頭重視,除了表揚模範母親,更該表彰「模範孝子」,世風當下孝子尤其可貴可欽,我們一定要把傳統孝道找回來!我們早該過着流淌在自己血液基因的中華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