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15年的頂流,涼了!
最近,突然來了個大爆料。
有外媒稱,小羅伯特·唐尼和克里斯·埃文斯都同意迴歸漫威。
還有說法,漫威在考慮復活鋼鐵俠和黑寡婦。
魚叔看到這則消息,滿頭問號。
心想漫威難道沒活整了嗎?
而站在眼下多元宇宙的邏輯上,這操作雖迷人但又能說得通。
這消息一出,就引發了不小爭議。
儘管大家對這幾位演員和角色十分喜愛,但都非常反感復活。
這不是讓粉絲在《復聯4》裡流的淚,變成了笑話。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媒體專門問了凱文·費奇。
飛機大佬也是一如既往地微笑回答:
「我沒聽說,但迴歸這件事,讓我們靜觀其變。」
「問是或否」卻答了一個「或」,這反倒讓我心裡涼了半截。
隱約覺得,這些看似離譜的爆料沒準都會成真。
實話說,這場亂象也是遲早的事。
這兩年,漫威宇宙越來越不順。
票房口碑不斷下滑,項目不斷重拍推遲。
這之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到底還有沒有破局的方式?
魚叔這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
如今的漫威,還有沒有得救。
去年,昆汀的一段發言曾引起巨大爭議。
他指出,好萊塢正在「漫威化」。
還說,扮演超級英雄而出名的演員不是電影明星,而是角色成爲明星。
細細一品,就會覺得昆汀的觀點和他的片子一樣犀利。
不少漫威演員成就了角色,讓角色大火,但也帶來另一個問題——
演員離不開角色。
就拿「錘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美隊」克里斯·埃文斯,他們離開漫威後的角色,大都魅力不足。
前者的角色總能讓人意味是雷神出門打工,後者永遠離不開「美國翹臀」的梗。
《止痛騙》
至於其他的「蟻人」保羅·路德、「鷹眼」傑瑞米·雷納、「蜘蛛俠」湯姆·赫蘭德等人,也幾乎都是相似的情況。
不管演啥,都會讓觀衆聯想到漫威的角色。
演員和角色綁定太深,從而被角色牢牢限制。
2021年《謝里》的豆瓣短評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漫威的例外就是小羅伯特·唐尼。
在我看來,他自身的明星光環遠遠超過了鋼鐵俠的角色魅力。
過去常說,《鋼鐵俠》是讓唐尼翻身的重要作品。
讓他翻身,這話不假。
但如果說是《鋼鐵俠》成就了唐尼,那我就不太認同。
早在《鋼鐵俠》之前,唐尼其實就已經成名。
童星出道,年少成名,28歲憑藉電影《卓別林》贏得人生首個奧斯卡提名。
儘管後來因吸毒入獄落得聲名狼藉。
但他本身的明星魅力和演藝實力,只增不減。
1992年《卓別林》
另外,唐尼之所以能演成託尼本妮,跟他自身的成長經歷也有很大關係。
他本人的性格,其實和鋼鐵俠很相似。
都有點玩世不恭,桀驁不馴。
另外,父子關係也很相似。
對父親有着長期的不理解,甚至怨恨,但同時又十分渴求父愛。
再加上他本身的精湛演技,這才讓他和角色碰撞出火花,繼而成爲鋼鐵俠的不二人選。
對唐尼來說,「鋼鐵俠」是他演藝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但在漫威之外,他也有着很多成功的角色塑造。
比如《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
神顛瘋叨,很能打還破案如神,成爲多款「福爾摩斯」中的一股泥石流。
又比如今年《奧本海默》中的施特勞斯。
小肚雞腸,一肚子壞水,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試問,在看這些電影時會想起他是鋼鐵俠嗎?
我想不會。
我們看到的,是在各種角色間遊刃有餘的小羅伯特·唐尼。
現今,瀕臨絕境的漫威找到唐尼請他迴歸,無疑說明了一點。
漫威IP的力量,終究沒有一個頂級明星有效。
這本身並不奇怪。
明星制,在好萊塢已經奉行了百年之久。
百年來,是無數的演員明星支撐起了這個龐大的造夢工業。
但自從漫威等系列電影流行以來,這種明星制似乎受到了質疑。
漫威也一度高估了IP的影響力,認爲自己的宇宙能夠凌駕於明星制之上。
很長時間裡,漫威也讓人們產生了這樣一個共識——
演員和角色相互成就。
如小羅伯特·唐尼之於鋼鐵俠,克里斯·埃文斯之於美國隊長,斯嘉麗·約翰遜之於黑寡婦等等。
繼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演員名聲大噪,電影賺得盆滿鉢滿。
這種「天上地上,唯我獨尊」的氣勢,一直到《復仇者聯盟4》走到最高潮。
可在如今回頭看,大家才發現並非如此。
比起演員離不開漫威,不如說漫威離不開明星。
顯然,今天的漫威纔回過神來了。
整個好萊塢,似乎也如夢初醒。
在一場轟轟烈烈的演員工會罷工衝擊下,在一部部特效大片愈發疲軟的打擊下,終於重新意識到,演員明星纔是影視產業的核心支柱。
畢竟,明星制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必然規律。
也只有明星,才能挽救生死攸關的大IP。
過去十多年,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不必贅述。
12年規劃,22部電影。
最終在《復聯4》中達到娛樂巔峰。
漫威打造的電影宇宙,確實極大地影響了這十年來的好萊塢格局。
但隨着時間拉長,問題也逐漸凸顯。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宇宙實在太大了。
試問,如果有人今年入坑漫威,他需要做多少功課?
33部電影,13部電視劇。
多。
實在是太多了。
恐怕還沒等你挨個介紹,人家就已對着成摞的「複習作業」望而卻步。
更何況,當下的漫威電影宇宙還在主打「多元宇宙」,把先前根本與MCU無關的作品都收入囊中。
試問,要看懂《蜘蛛俠:英雄無歸》所有梗,需要補多少部《蜘蛛俠》?
在漫威眼中,或許會覺得自己幹了一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
可當他們在爲手中龐大的宇宙得意洋洋時,卻沒料到這對觀衆是場災難。
如此大量的功課,勢必會擋住新一代的觀衆羣入坑。
當年頭腦空白直衝《復仇者聯盟》帶來的爽感,今後可能越來越難。
其次,擴張過快的宇宙版圖也導致了電影越來越套路化。
就比如說要推出更多新英雄。
漫威的做法就是復刻以前的模式,把那些新角色挨個講一遍。
像把所謂的「鋼鐵俠二代」放在《黑豹2》做個同款動作,又像是讓鷹眼帶出鷹眼二代。
高情商:這叫傳承。
低情商:這是偷懶。
不同的角色,相似的故事,成了平平無奇的流水線。
在《復聯4》之後,這股「偷懶」的勁兒簡直就像病毒一樣快速滋生。
故事沒意思了,就連特效也不行。
魚叔到現在都記得漫威過去締造的視覺奇觀。
像《奇異博士》那種眼花繚亂的魔法,又或是《美隊2》手拉飛機。
每每重溫,都很過癮。
而現在看漫威,後期特效倒像是屎上雕花。
《黑寡婦》的終極大戰,一眼假。
《雷神4》的特效災難,被塔導自己吐槽。
《女浩克》的視覺效果,更是被全網嘲諷。
特效太拉,連圖個無腦爽的快樂都沒了。
除了門檻高、製作差,還有一個問題最爲致命——
演員的不可控風險。
漫威電影宇宙的長線屬性,註定需要讓演員和角色深度綁定。
確定一個關鍵選角,會影響到未來數年的佈局。
不過,誰也不可避免意外事故。
即,演員出事了怎麼辦?
「黑豹」的飾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於2020年因病去世。
直接導致《黑豹2》重新規劃,讓本就人氣平平的妹妹匆忙接任黑豹。
納摩的演員也遇到官司
還比如深陷官司的喬納森·梅傑斯。
在漫威的規劃中,他飾演的「征服者康」是下一階段等同於滅霸地位的終極反派。
如今官司纏身的他,迫使漫威不得不重新考慮漫威宇宙的未來。
至少就現在看來,新反派可能會變成「毀滅博士」。
而之前對康的所有鋪墊,或許都將成了廢筆。
可以說,漫威輸在了自己成功壘起的護城河上。
曾經引以爲傲的宇宙,如今成了作繭自縛。
依我看,如今漫威最需要考慮的不該是怎麼擴充宇宙、怎麼引入新英雄這種小事。
而是應當果斷下出最關鍵的一步棋——去宇宙化。
不再追求不同作品間的連貫性,也不要執着於拍出更多「《復聯》預告片」。
專心於拍好每一部作品,纔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漫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光作品不討喜,各種新聞爆料更是不停。
比如,漫威劇集幕後製作混亂。
《秘密入侵》發生內部高層權力爭鬥,成爲漫威最爛劇集。
新劇《夜魔俠:新生》因爲拍得糟糕,而全部重拍。
重壓之下,迫使漫威徹底改變劇集製作方式。
還比如,漫威成立史上第一個後期製作成員組成的工會。
爲的就是對抗漫威電影製作,對於後期人員的壓榨剝削。
甚至還有人爆料,凱文·費奇可能會在《復聯6》後離開漫威。
乍一聽有點匪夷所思。
但是不少人卻已經相信,飛機真的飛了對漫威纔是最好。
實際上,對如今的漫威深感不滿的不止粉絲,還有很多好萊塢的同行。
伴隨着漫威電影宇宙的不斷擴張,成本的急劇提升,資源的加速聚集,其他中小成本電影的生存空間已經被大大地積壓侵佔。
這樣一來,漫威成了那個最風光的巨頭。
贏家通吃,這對於一個產業來說絕不是件好事。
同時,漫威對電影宇宙的操控方式,也逐漸影響到整個好萊塢。
自詡手握大IP而有恃無恐,進而導致創作偷懶,選角隨意。
故而不少電影公司依葫蘆畫瓢,抓住一個IP就使勁薅。
比如DC,上一代斷了氣,新一代還沒重生。
又比如《奪寶奇兵5》《速度與激情10》等續作。
翻來覆去地販賣情懷,消耗誠意。
可以發現,現在的整個好萊塢都在逐漸畸形化。
但也幸好,好萊塢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問題,表現出緊急掉頭的強烈意願。
今年的票房榜,就說明變化已經在內部悄然產生。
近10年來,這是第一次由非系列的原創電影登頂全球年冠。
而它的出現,也讓所有人始料未及。
這匹黑馬便是《芭比》。
全球票房14.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億元)。
領先第二名《馬里奧大電影》近1億。
第三名則是《奧本海默》。
票房前三,全部是原創。
頭一回,將其他系列電影狠狠踩在腳下。
所以,無論是漫威還是好萊塢,今年或許都是關鍵的一年。
唐尼是否迴歸尚未可知。
但顯然,漫威也在努力求變。
在最新的上映時間表中,明年上映的漫威電影也就僅剩一部《死侍3》。
這還是屬於後來加入漫威電影宇宙的。
單憑瑞安·雷諾茲和休·傑克曼兩人,就有足夠強的號召力。
好萊塢也是如此。
需要儘快擺脫對IP和電影宇宙的依賴。
以劇本爲基礎,以明星爲支撐,推動電影的製作與創新。
重新回到電影最初的魅力:故事與人物。
至於究竟能帶來怎樣的結果,我們只能一同拭目以待。
全文完。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