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鏗:逐漸恢復穩健財政政策,加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本站財經、本站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2024本站經濟學家年會於11月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拓新絲路 智造繁榮》。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在“逐漸恢復穩健財政政策,加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題演講中討論了三個問題:爲什麼要進行新舊動能的轉換?如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轉換新舊動能與財政貨幣政策的關係是什麼?

爲什麼要進行新舊動能的轉換?

賀鏗:積極財政持續25年 世界上絕無僅有!(來源:C位觀察)

所謂新舊動能的轉換,本質上是由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矛盾產生的,當前的經濟發展動能不足主要由由於三個原因,一是長期執行積極財政政策所形成的結果,長達25年積極財政政策的扭曲了國民經濟收入的分配,導致需求不足;二是脫離經濟發展水平,長期超前發展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扭曲了產業結構,大部分GDP進入到鋼筋混凝土裡面,而鋼筋混凝土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小;三是困難很大,民營企業家不積極,在觀望,導致民營企業投資減弱。以上3三個原因導致供給擊、需求收縮、預期減弱。此外,動能不足也有外因,美國的制裁、限制,逆全球化等等肯定有影響,但外因不是主要的,它只會鼓勵我們自力更生,發憤奮發圖強。

如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是一場革命,而是一場深化的改革,牽扯到利益的再分配,所以矛盾鬥爭是複雜的。

第一次大規模的新舊動能轉化大體發生在1978-1998年,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物資匱乏,當時經過探索,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次是1998年到2013年,這15年的前5年做了很多大事。第一,2001年加入WTO,外需的問題越來越大,這是新的動能。第二,從1993年開始進行國企改制,這幾些年破產、改制使國有企業的數量減少了一半,但是利潤是原來的20倍。第三,2003年提出了房地產和汽車是支柱產業。

2008年,我認爲本應從美國金融危機中吸取教訓,把產業結構調好,把房地產業擺正,但推行了4萬億政策,導致新舊動能沒有轉過來,結構沒有調整過來。

十八大以來提出,第一要轉換髮展觀,我們一直強調高質量發展;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三,房住不炒;第四,把中國的從加工工業的大國變成加工工業的強國;第五,提高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財經委官員解讀未來中國經濟新增長點(來源:C位觀察)

現在新的增長點在哪裡?第一,以人工智能技術爲核心的數字經濟,進行數字轉型。第二,是以鄉村振興爲核心的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合起來一起抓,就地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第三,以康養爲核心的“銀髮工程”,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大有工作要做,向下發展現代醫療產業,像發達國家一樣,到哪個地方醫療、康養,設備都是齊全的,解決“看病難”。

轉換新舊動能與財政貨幣政策的關係是什麼?

財政貨幣政策要恢復到比較正常的軌道,像美國的克林頓時代一樣,採取保守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他接手的8年間,前幾年是上千萬億美元的赤字,後幾年是上百億美元的盈餘,這是執行保守的財政政策,恢復到正常的好處。

我們的執行力強,體制具有優越性,只要看準方向,恢復到正常的財政貨幣政策,恢復到正常的宏觀調控,我們的經濟一定能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