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態、好技術、好前景——來自世界“黃金水稻帶”的豐收見聞

新華社長春9月22日電 題:好生態、好技術、好前景——來自世界“黃金水稻帶”的豐收見聞  新華社記者薛欽峰  秋分時節,東北黑土地逐漸泛起金黃,一望無際的稻田裡,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  吉林省位於世界黃金水稻帶。近年來,吉林省依託資源稟賦,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農業,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不斷延伸產業鏈,讓黑土地上產出的大米產量更高、品質更好、效益更好。

好生態產出高品質

秋收時節,在吉林省公主嶺市的南崴子村,田間飄來陣陣稻香。村裡藍谷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間,偶爾能看到有河蟹在田埂旁遊走。  正值稻田蟹的上市季,稻農們已將稻田裡河蟹全部收穫,爲即將到來的水稻收割作準備。“這是稻漁綜合種養的生態種植模式,實現一地雙收,水稻品質更好,受到市場歡迎。”該合作社負責人趙春雨說。  近幾年,在吉林農業大學的技術支持下,趙春雨嘗試在稻田裡養殖河蟹、小龍蝦。今年5月插完秧後不久,趙春雨將蟹苗放入田中。河蟹鬆土、捕食害蟲,糞便還可肥田,實現原生態種植。“化肥農藥大幅減少,水稻達到綠色標準,好品質帶動價格提升,受到市場歡迎。”他說。  吉林省位於世界“黃金水稻帶”。松花江、嫩江、遼河等主要江河滋潤着鬆嫩平原和松遼平原上肥沃的黑土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態種植模式讓這裡正成爲我國優質水稻的優勢產區。  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種植方式在長春、松原、白城等水稻產區逐步興起,實施面積近百萬畝。

好技術種出高產量

行走在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鄉路兩側已是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鎮賚縣地處的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蘇打鹽鹼地之一。這裡貧瘠的鹽鹼地正通過不斷改良土壤,應用種植新技術成爲一片片稻田。  “籽粒飽滿,又豐收了。”鎮賚縣大屯鎮英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任志國站在地頭上說。任志國經營合作社多年,見證了新技術的應用帶動水稻產量不斷提高。  今年春天,任志國在育苗大棚棚頂安裝了激光輻照補光燈。“能促進稻苗根系發育,水稻長勢更好。”他說。五月插秧期,合作社應用單棵插秧和側深施肥技術,插秧機插秧時同步將化肥施在稻苗根部,每公頃稻田種子用量減半,但產量不減,耕作成本降低。  合作社的稻田裡,正種植着近百個耐鹽鹼、高產等水稻試驗品種。這幾年,合作社與吉林省農科院合作,開展水稻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今年多個高產品種大面積推廣,產量越來越好。”任志國說。  隨着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多年來合作社水稻產量穩步提高。鎮賚縣成爲吉林產稻第一大縣,貧瘠的鹽鹼地逐漸成爲米糧川。

延鏈條種出好前景

在全國產糧大縣榆樹市,田野裡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即將迎來收穫期。  在吉林省榆樹市保壽鎮紅旗村,稻農們已開始檢修收割機,爲秋收忙碌起來。稻田裡,民悅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禹慶拔下一顆稻穗查看着。“一公頃產量得超過2萬斤。”徐禹慶說。  徐禹慶經營着132公頃稻田。這兩年,他建起牛場,把牛糞堆漚發酵成有機肥。“每公頃使用10噸糞肥,節省了1500元的化肥成本。”他說。  爲了進一步提高種糧效益,合作社註冊了大米品牌。今年,合作社新建的水稻加工廠也即將投入使用。在水稻加工廠裡,現代化的加工設備一應俱全,只等今年的水稻收穫後,便開工生產。  去年,合作社的優質品種大米最高賣到20元一斤,效益是普通大米的4倍。延伸產業鏈條後的合作社進一步拓寬了市場。“今年我們有了自己的加工廠,經營成本更低,加工大米也更及時,我們與更多企業簽訂訂單。”徐禹慶說。  “等第一場霜過後,我們就開始下地搶收,爭取新米第一時間上市,賣個好價錢。”徐禹慶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