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書屋」陪伴逾3千名孩童 下一步將設學校、從主流教育扶弱
孩子的書屋今起至12月1日起,將一連4天在臺北華山中7B館舉辦「行有所愛|你陪陪我,我陪陪你」年會展覽,重現大知本陪伴現場。圖/孩子的書屋提供
「如果沒有你們(書屋),我應該就騎車衝下山(去尋死)了」,一位由孩子的書屋長期陪伴的家長,有感而發地說。「孩子的書屋」1999年創立以來,持續深耕臺東大知本地區,陪伴超過3000位需要被支持的孩童、家庭及社區,執行長陳彥翰表示,書屋下一步擬設立學校,目前已向臺東縣政府提出申請,期待讓主流教育不只拔尖,也能實踐扶弱。
孩子的書屋今起將一連4天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中7B館舉辦「行有所愛|你陪陪我,我陪陪你」年會展覽,呈現25年來的動人故事與成果,共同見證「陪伴」價值。
日前臺灣世界展望會公佈的調查《2023-2024臺灣經濟弱勢兒少需求速寫》顯示,即使國內通膨已較去年緩減,但有生存急迫危機的兒少人數卻不減反增。得不到政府補助的隱性弱勢、被迫提早長大照顧家庭的小大人、居住環境脆弱而無基本生活尊嚴、家庭經濟來源不穩而無以應付生活、教育與醫療的基本需求等,都是經濟弱勢兒少面臨的困境。
孩子的書屋由創辦人陳俊朗(陳爸)創立,25年以來,始終以孩子爲服務核心,早期免費提供基本的營養餐食、課業輔導,安排建立孩子自信與成就感的運動、音樂等多元教育,一路走來,書屋看見孩子們真正面對的挑戰,不只是學業落後或經濟窘迫,有些孩子被迫成爲提早輟學養家的小大人、甚至養成暴力習慣或生活價值觀偏差,更多複雜難解的困境,來自於家庭與社區的結構性問題。
2019年陳爸驟逝後,由長子陳彥翰接班、延續書屋理念,目前書屋已遍佈大知本地區,陪伴超過3000位孩子,並透過就學、就業、就醫與就養等4大服務,紮實建立在地支持系統。25年不間斷地免費供餐,每年約達2萬人次。此外,每年更提供約120個在地工作機會、每月媒合居家醫療與門診服務約1500次。孩子的書屋董事長暨執行長陳彥翰表示,「陪伴是不計代價的愛」,他始終相信,陪伴並非一蹴可幾,需要從小地方累積、從現在開始。
陳彥翰說,近幾年來,有許多年輕夥伴陸續加入,書屋成員除了在地夥伴以外,還有一半來自臺灣各地的有志之士,他們將自己投入知本、積極參與這份工作。他也提到,一般主流教育期待拔尖,書屋下一步計劃是設立學校,希望教育能實踐扶弱。目前已向臺東縣政府提出申請,特別是針對主流教育體系中無法扶助的弱勢族羣,盼明年9月正式啓動。
陳彥翰表示,希望孩子的書屋能成爲一種可複製的模式,並期待有一天能將這份愛與支持帶到更遠的鄉村與弱勢地區、讓更多好事發生。
「書屋不是隻有一個人的英雄,現在有很多年輕英雄一起在照顧這個很大的家」,家樂福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孩子的書屋,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出席臺東「孩子的書屋」年會記者會時表示,她在孩子的書屋,看見了陳爸、彥翰,甚至見證彥翰小孩的誕生,「愛的傳承,在書屋身上展露無遺」。她認爲,唯有「愛」能無所畏懼地克服困難與阻礙,唯有「愛」才能將服務對象視爲家人、持續長期付出。
此次書屋的年會展覽設有「陪伴者互動體驗」,邀請民衆看見陪伴者的掙扎與希望;系列論壇亦以「陪伴」爲主軸,探討不同的陪伴對象:由自己、彼此、社區與環境出發,分享多元的陪伴方式與關係。展演區將於每日進行真人圖書館及音樂表演,要將來自臺東陪伴現場的生命經驗,真誠地展現在民衆面前。
此次年會現場,也特別設置一個角落,留給書屋最初的陪伴者—陳爸,透過陳爸的毛筆書寫、吉他與詞曲創作、分享理念的影像畫面,將祂意氣昂揚的風範重現於大衆眼前。書屋表示,縱使陳爸離開5年,祂的精神典範仍持續感染着目前守候在陪伴崗位的所有書屋夥伴們,期待透過活動將這份陪伴的力量傳遞給參觀民衆。
孩子的書屋25週年「行有所愛|你陪陪我,我陪陪你」年會展覽。記者林雨荷/攝影
「孩子的書屋」自1999年創立以來,持續深耕臺東大知本地區,陪伴無數孩子成長。記者林雨荷/攝影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致詞表示,在書屋身上見證愛的傳承。圖/孩子的書屋提供
執行長陳彥翰表示,書屋下一步擬設立學校,目前已向臺東縣政府提出申請,期待讓主流教育不只拔尖,也能實踐扶弱。圖/孩子的書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