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國出牌 中國出題(陳淑英)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右一)8日在北京會見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左一)。(摘自中國外交部官網)

美國曆史上是個偉大的國家,爲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 美國在成爲世界霸主的初期很善於同其他大國分配、協調彼此的安全感。 然而,自從海灣戰爭以後,美國國內政治開始惡化,對外政策開始失調。 美國應當反思它是如何在蘇聯解體後,把一心想同西方發展關係的俄羅斯一腳踢開,又是如何對中國和伊朗步步緊逼,把中伊俄逼到一起的。

●美國出牌收效甚微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4年05月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指出,「美國在全球的不可或缺作用既是上一個世紀的現實,也將是下一個世紀的現實」,他說美國未來100年要繼續「領導世界」。 次年10月5日,歐巴馬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達成協定後表示,「美國不能讓中國等國家書寫全球貿易規則」。 這是演講都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後,「美國全球領導能力下降」「美國衰落論」等聲音逐步增加的背景下奧巴馬發出的,這是近30年來美國總統爲了維持其霸權地位向世界發出的最後的吶喊。

遺憾的是,作爲歐巴馬的繼任者,川普先砍掉了歐巴馬的醫改法案;然後退出了TPP;接着發起了對華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同時,對日本和德國等這些盟友採取了要求對方支付保護費的政策;這位精明的商人出身的總統掩藏不住其對金錢的熱愛。 川普競選時提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美國稱霸100多年,支撐世界領袖這個角色的絕不僅僅是錢,而是大國責任還有遠見和胸懷。 所以,喜歡單打獨鬥的他直到卸任也無法驗證其執政成果。 美國的力量單獨比誰都大,但相對於華盛頓想在21世紀「領導世界」的願望來說,川普的捉襟見肘是可以想見的。

等到拜登上任,作爲建制派的冷戰專家,他沒有放棄美國多年來一直將對抗中國作爲其國家安全政策核心的主導思想,宣稱與中國的競爭是「本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 在冷戰思維的驅動下,儘管美國的軍事力量處於全球壓倒性優勢地位,但它還覺得很不夠,將中國的軍力發展及俄羅斯的振興當成心腹大患。 因而,華盛頓展現了繼續擴大結盟圈的明顯興趣,拜登首選歐洲作爲出訪之地期待重新贏得盟友的信任,但是,這種爲了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而忽略他國安全關切的做法卻重新分裂了世界,這導致美國深度捲入了俄烏衝突。 戰火已經延續一年多了,還沒有要結束的跡象,這讓美國無法分身全力以赴地對付中國。

作爲整體力量還不如美國,又被華盛頓死死盯住的國家,夾在對美戰略弱勢和力量增長的強勢之間,面臨處理與美國和歐盟以及俄羅斯關係的超級課題,中國註定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好受。 但是,中國畢竟有了作爲強大國家的基礎,美國想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事實是,美國出牌收效甚微,中國多難受,美國就多難受。

美期待與華高層對話:2023年5月2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通過視頻連線出席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座談會時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與中國舉行高層會談,並希望能在這一問題上與中方達成共識。 NBC稱伯恩斯的言論是迄今爲止「最明確的信號」,表明在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下,拜登政府渴望與中國恢復更廣泛的對話。

第二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郵報》的活動上說,世界各國不僅對華盛頓也對北京發出要求兩國負責任地處理雙邊關係的信號。 他對今年重新安排此前被推遲的中國之行上抱有希望,他說「我們需要給這個關係設定底線。 需要給它加裝一些護欄。 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就是通過接觸」。

不管是伯恩斯還是布林肯,話裡話外都說是中方對美方的會談要求不予理睬,卻隻字不提美方在亞太頻頻出招圍堵中國。 不是中國不願意對話,而是美國每次都不遵守會談的結果,更不尊重會談的對象,爲了見面而見面的外交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中國也很忙。

美式手腕已被看穿:籃球賽中的「全場緊逼」(full-court press)戰術,即在對方的半場就開始實施人盯人,向對手全力施壓的防守戰術。 拜登政府執政一直對中國採取「全場緊逼」的外交政策,憑空出牌,創造籌碼,希望就此逼中國就範。 ABC新聞網認爲,布林肯就一直扮演着「控球后衛」 的角色。

比如2021年3月,中美曾在阿拉斯加舉行了拜登上任後首次高層戰略對話,美方代表在會談開場白中對中方內外政策進行了攻擊和指責,加上缺乏外交禮儀等行爲,引發了中方代表的強烈不滿和有力回擊,全程充滿了火藥味。 楊潔篪脫稿16分鐘的講話,沒有停頓,讓中外記者和關心中美兩國政治的世人都「大爲震撼」,這還是中國首次在公開的外交場合如此不給美國面子,可以想像,會談肯定是不歡而散。

這種僵持來到了當年的7月,美國又提出請副國務卿謝爾曼訪華,時任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的王毅7月25日在天津和謝爾曼見了一面,從這個結果上看,中方是願意改善和美國的關係的。 但是,美國再次把「全場緊逼」的外交手腕演繹得淋漓盡致。 謝爾曼在7月18日至26日訪問了日、韓、蒙古國和阿曼;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7月23日訪問了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這兩名美國高官上演了「環中國出訪」。 布林肯7月26日至29日訪問印度和科威特。 可謂是,拜登政府的「高官團」在亞太地區「全戰力輸出」。 作爲迴應,中方在天津與謝爾曼的會談中提出「兩份清單」,劃出「三條底線」,堪稱「史無前例」,媒體稱這是中國給美國留了家庭作業,這也說明,中國把美國的這套外交把戲早就看穿了。

●美國的外交攻勢繼續主打亞太

儘管美國沒有在亞太取得絕對性的制勝法寶,但是,美國不會放棄繼續打亞太牌,畢竟這個區域是目前唯一可以薅到更多羊毛的地方。 美國近期繼續加強與韓國、日本和菲律賓緊密互動,但是這幾個國家又何嘗不是想捆綁住美國漫天要價? 美國接下來準備和印度和太平洋島國加強往來,表面上看起來很光鮮,實際上,華麗的衣服下襯裡已經脫線了。

力不從心的亞太牌:美國在全世界有兩張可以空手套白狼的牌,一張就是通過烏克蘭牽動俄羅斯和歐洲的神經,另外一張就是臺灣牌鉗制中國,但是如今的中國已經足夠強大,任人擺佈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所以,美國賣給臺灣再多的武器也阻擋不了大陸統一臺灣的決心,也不會對收復臺灣有致命的影響。裴洛西竄訪臺灣,大陸收回了海峽中線;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在加州和現任衆議長碰面,大陸收回了臺灣12海里的管轄權;現在大陸軍機成天繞着臺灣島周邊實現戰備巡航已經是常態。

日本和美國友好的私心是想借助美國實現其國家正常化,安倍晉三的「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沒有被日本廣泛接受,岸田文雄如果不迷途知返,繼續沿着這個錯誤的方向走下去,也一定會遭到日本民衆的反對。 雖然北約已經在日本開了辦公室,但歷史地看,美國戰後接管日本已經78年了,還沒有把日本人變成美國人,我們不能把岸田的政策想當然的理解爲就是日本天皇的意思。

韓國總統近期一些奇怪的舉動只能證明他個人對美國的崇拜已經登峰造極,但是韓國人是不可能接受日本的,尹錫悅不能代表韓國和朝鮮人民,畢竟他當選才贏了0.8%的選票,他的私心也許就是求美國保證他下臺後不被清算。 如果韓國從美國引入核武,俄羅斯和北韓聯手就會讓韓國失去國家地位。 近日韓國與印尼兩國的央行就「在雙邊貿易中更多地使用兩國貨幣進行交易結算」簽署了備忘錄,目的就是「擺脫以美元作爲中間貨幣的做法」。 在全球去美元化的敏感時刻,韓國此舉無異於是在華盛頓背後捅刀子,尹錫悅是否值得信任還有待觀察。

至於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到美國也是大談招商引資,其目的就是找美國要錢;臨行前又見了中國外長秦剛,承諾不會允許美國在菲律賓軍事基地存放被用於涉及臺海軍事行動的武器,這種兩面手法一定會給菲律賓會帶來災難。 一旦4個新增軍事基地向美軍開放使用許可權,菲律賓根本無法控制美軍的行動。 如果美軍未來通過這些基地對中國核潛艇進行偵察,這就意味着菲律賓在戰略上和中國是敵對關係;只擁有香蕉和菲傭的菲律賓是無法和中國抗衡的。

美國利用日韓菲對抗中國,中國可以各個擊破。 對日本就支援琉球復國;對韓國採用減少貿易往來,以後日韓航線都不允許使用大陸領空;用黃巖島填島應對菲律賓;對印度繼續軍事施壓,用與寮國和緬甸開展軍事合作的行動震懾印度。 拜登訪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目的是擔心第二島鏈被中國破口,儘管他是一個世紀以來第一位訪問這個太平洋小國的在任美國總統。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訪問成效不大,這樣的小國需要的是基礎建設,而這個美國做不到。

2023年中美艱難的會面:疫情三年,中美關係就一直遇冷至今。 高科技方面,美國與日本、荷蘭達成協定對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實施新限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2022年售賣侵權產品「惡名市場」名單,點名微信和淘寶,最近又拉長了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名單。 但是,利用國家安全概念打擊正常的企業貿易,受傷的美國企業也不在少數,斷供華爲後安卓的財務數據差到虧損,到了不得不裁員的地步。 這些限制也好,禁止也好,屬於國家層面的競爭是常態,中國都能理性看待。 中國不怕制裁,靠自己什麼都能搞出來,時間能證明一切。

從「氣球事件」發生之後,中美兩國高層之間的接觸幾乎停滯。 現在美國不斷喊話要與中國高層會面,卻又動作不斷。 臺灣問題顯然是美中衝突的主要癥結,美國允許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時搞小動作,向臺灣部署200名士兵幫助開展軍事訓練計劃, 25家美國軍火商跑去臺灣賣武器。 在中國看來,美國三權分立是幌子,漫天要價是目的。

布林肯最近訪問了越南,美國又邀請了尹錫悅訪問,又讓日本去訪問韓國做出真正和解的假把式。 布林肯三番五次要求訪問中國,但是,還在用老一套對付中國。 去年佩洛西訪問臺灣,中國中斷了和美國國防部的熱線電話。 今年年初秦剛升任外交部長後,中國駐美大使就一直空缺。 美國駐華大使2022年上任一年後,中國才接受其國書。 兩個國家彼此是不信任的。

布林肯着急訪華是因爲烏克蘭快撐不下去了,需要找中國商量如何善後,同時也想打探中國對美國和俄羅斯的真實意圖。 中國最終會同意布林肯訪華的,但不是現在,什麼時候能成行,要看美國的表現。 古代六國抗秦時就有瓦解聯盟,楚漢相爭時就有兩方博弈,三國時代時就有三方博弈,中國五千年曆史可謂是應有盡有,建議拜登團隊去之前瞭解一下中國歷史。

歐美和中國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從過去30年美國的表現看,應該是教育出大問題了。 政府的高級領導層從衆,媚俗,缺乏遠見甚至是常識,思考問題很情緒化,與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羣出現相同行爲特徵,是這一代歐美所謂精英階層的普遍現象。

近20年來,沒有看到像布熱津斯基,基辛格這樣的戰略大師活躍在歐美政治的第一線併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相反,歐美政壇到處充斥着譁衆取寵的普通人,每天發表冗長的言論,內容猶如生活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更沒有什麼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伯恩斯似乎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近日在一個會議上提到美國應與中國增加學生交流,稱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他表示,美國年輕人應該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和歷史,這樣才能在日後任職於政府部門時對中國有更好的認識,正如他被任命爲駐華大使後便給自己定下了學習中文的目標。 他可以建議美國的領導層到中國實地走一走,看一看,吃吃淄博燒烤接接地氣。

●中國出題難住「衆考生」

中國除了能夠經受得住任何嚴厲的制裁,同時也發出聲音讓別人聽到。 就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前一天,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4月21日在接受法國LCI電視臺採訪時,他的一些話在輿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個考題也難住了考生,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小國。 中國的外交官都受過嚴格的訓練,不會信口開河,這個話題設置按響了歐洲補習歷史課的鈴聲。 然而,中國出題將不會僅限於歐洲,未來還會給日本出題,給北約出題。

臺灣與戰後國際秩序:美國除了自己不停地打臺灣牌,還鼓動一些盟友一起打,把烏克蘭危機往臺灣身上引。 這兩年立陶宛議員一波波往臺灣地區跑,還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等國政客打臺灣牌上癮。 立陶宛甚至想跟臺灣當局發展「官方關係」。。 《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中明確日本要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要歸還給中國,這是必須履行的二戰成果的一部分。 中國在二戰中犧牲了4000萬軍民的生命,用鮮血寫成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必須得到尊重。 美西方主導的媒體在一些關鍵問題上,採用忽略,模糊甚至是顛倒黑白的宣傳長期誤導了世界,必須得到糾正。 五大常任理事國有責任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考題一,波羅的海三小/烏克蘭/克里米亞的領土歸屬:當年蘇聯解體時, 所轄各地區就地成爲共和國,老布希跟戈爾巴喬夫有協定,答應北約不東擴換蘇聯不干涉(承認)各地區能獨立立國。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國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獨立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建立獨聯體,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蘇聯不復存在。

《宣言》中規定了獨聯體成員國「互相承認並尊重領土完整及現有邊界的不可侵犯」,波羅的海三小國沒有參加會議,因爲他們在蘇聯解體之前就已經宣佈獨立了,但是這三個國家確實沒有簽署《阿拉木圖宣言》這樣基於獨聯體、繼承蘇聯法統基礎互相承認主權與邊界的國際協定。 而克里米亞是當年赫魯曉夫送給烏克蘭的,烏克蘭2014年啓動退出獨聯體程式,以現在國際法談領土的合法性,波三小和烏克蘭不能不說沒有隱患。

考題二,琉球的主權:琉球其實就是日本口中的沖繩,根據二戰後簽訂的《波茨坦公告》,日本的領土只限於四大島和附近小島嶼。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在最近公開講話中,直言「琉球羣島」本就不屬於日本。 這也是中日建交50多年來,我國外交部首次公開提到「琉球羣島」的歸屬問題。 1972年美國沒有經過聯合國授權,私自將琉球羣島的管轄權交給了日本,日本佔領琉球是違法的。 目前琉球駐紮了美軍在亞洲70% 的軍力,一旦琉球復國,美軍是沒有理由在琉球繼續駐軍的。

沖繩縣副知事主動私下造訪中國駐日大使,並進行了閉門會談,這是二戰結束70多年來的首次。 副知事照屋義實除了強調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擔憂外,還確定了沖繩知事玉城丹尼想要訪華的意向;雙方決定換回原來的稱呼琉球; 4月開始沖繩縣將設立「地區外交辦公室」。

考題三,北約的合法性:北約成立於1949年,其核心宗旨是通過北大西洋兩岸國家的集體安全對抗蘇聯。 冷戰結束後,北約在華約解散後已失去其合法性,但美國爲控制歐洲不斷以「人道主義干涉」、反恐戰爭爲其續命,後來又不得不轉向「通過大國對抗尋找動力」的老路。 在此過程中,北約已完成五輪東擴,直至美國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引發烏克蘭危機。 如果俄烏衝突以烏克蘭的失敗作爲結局,那麼質疑北約的合法性將再次被提上日程,日韓加入北約更沒有法理基礎了。

●王道和霸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今年3月的中國跨境收支中,用人民幣交易的佔比達到48%,用美元的佔比47%,這是人民幣首次在該國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率超過美元。 這並非是中國的主動行爲,而是世界各國都把美國的霸權行爲看在眼裡,自動做出的選擇。 儘管如此,中國對人民幣國際化還是很謹慎的,首先是要在亞洲範圍內實現人民幣的區域化,然後是說明南美國家實現償還美元債務的同時,使用人民幣作爲雙邊結算的貨幣,比如巴西和阿根廷。 在歐洲,除了俄羅斯還可以與法國和德國等用人民幣結算,但不需要一下子擴大到整個歐盟。

中國有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文明屹立數千年,歷經百年的殖民屈辱,今天得以機會復興,是有文明根基的。 比如中國古代的朝貢制度,就是一種特有的中國人發明的國際關係體系,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從周朝一直到明清時期,雖然過程中有變化,但總體上說維持了平衡。 雖然西方有學者對朝貢體系頗有微詞,但是歷史上明朝1368年到清朝1841年將近500年的時間,東亞各國之間,只發生過兩場戰爭,確保了東亞的和平。

中國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也沒有恢復朝貢體制的意願。 中國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蘊含着中國智慧,宣導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交流方式,希望藉此帶動亞洲國家共同發展,說明域外國家快速發展,和已發達國家協同發展,這是王道。

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內政,中國主張不干涉;對於戰爭和衝突,中國推行勸和促談。 二十大和兩會後,中國在中東方向的沙伊復交,伊朗和敘利亞恢復關係,以及以巴和談上都已經有了成果或取得相應進展;在歐洲方向,也和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等實現了卓有成效的協調,而和大多數亞洲區域內國家實現了多層次的面對面交流。 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提出了12點和平倡議。

而華盛頓的政治圈子天天都在談中國,很多人計算中國經濟總量何時超過美國,不斷討論要有「新戰略」,恨不得每天都推出一個反華提案,這是霸道。 現在不管美國怎麼出牌。 在美國的強硬態度面前,國力上升的中國似乎已不在意,並自信能夠憑藉實力,以強勁姿態面對任何挑戰。 美國現在應該靜下心來,建立與中、俄和歐盟發展的建設性關係的良性機制。 美國不能用19世紀的思維方式對待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崛起國家,需要重新思考地緣政治的性質,爲它注入新世紀的內容。 美國要尊重中國民族復興的意願,與中國一起共同推動世界的良性發展,這纔是大國應有的擔當。

(作者爲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獨立學者)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