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國家熱點問題集中爆發給中國帶來的隱憂(劉衛東)

巴以衝突,以及近來的印巴衝突,都不是大國促動的,反倒是打破了美國的既定部署。圖爲美國總統拜登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圖/路透社)

國際議題的演變,有些可以估算,有些則難以預見。美國對於俄烏衝突爆發的具體時間曾發出過警告,但巴以衝突則超出了世界的預料,東北亞地區的局勢則維持着一種不溫不火但緊張感有所上升的局面。幾大熱點地區的對抗同時升溫或激化,似乎不能都用大國競爭激烈來解釋,巴以衝突,以及近來的印巴衝突,都不是大國促動的,反倒是打破了美國的既定部署。這說明,國際社會的運行仍有自己的套路,美國遠沒有一手遮天的能力。

當前,美國對於中國的定位和計劃採取的舉措已經非常明確,因而不願意看到突發事件干擾自己的規劃。拜登政府出於政治正確考慮,必須堅定支持以色列和烏克蘭,但是仍將中國視爲未來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挑戰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和中東出現的戰事不是利好美國的機會,更像是一個迫使其分心的累贅。但這會是中國的一個機會嗎?好像也不盡然。出現了新的國際衝突後,負責任的大國都需要表明立場,這絕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在中國按照外交傳統做出有原則的表態後,不僅很可能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立場相悖,而且其勸和促談的做法有時甚至可能令衝突當事方不悅,這一局面又可能被西方國家利用。可以毫不考張的說,如何合理有效應對地區衝突,既可維護國際正義又能服務於國家利益,已成爲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

國內學界喜歡將911事件的爆發視爲中國從美國手裡奪得一個戰略機遇期的「助手」,沒有美國本土遭遇的恐怖主義襲擊,小布希政府幾乎就要將矛頭針對中國了。911事件反倒促成了中美的進一步合作,並帶來了進入21世紀以來中美關係最好的階段。但是當前出現的巴以衝突與俄烏衝突都不再具備同樣的功能。美國並不是這些衝突的直接受害者,因而無須爲應對這些衝突而改變自身的既定戰略;中美在這些衝突上的立場也存在很大分歧,因而很難藉助於共同應對衝突來改善關係。雖然這些衝突分化了美國的注意力,但並未改變美國的戰略重心,也沒有降低美國對華的施壓力度,反倒從相反角度刺激了美國的軍備生產和研發,並強化了美國的同盟體系。所以單純從中國的處境來說,並沒有受益於這些衝突。因此不要奢望國際社會衝突多發會迫使美國對華收斂,對內儘快進行自我完善,對外廣交朋友纔是正確的選擇。(作者爲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