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戰時應如何選擇避難所?(黃徵輝)

戰時,難民營會提供基本飲水、食物,以及醫療服務,是安全的避難場所選項之一。圖爲收容烏克蘭難民的波蘭難民營。(圖/美聯社)

面對戰爭,民衆所應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必然是儘可能遠離戰場。實在沒有能力離開,也要預想在戰爭爆發以前,暫時移居到哪裡生活比較安全?或戰爭爆發以後,緊急前往哪裡避難?而這三種狀況選擇前往的地點,都是本文所稱的「避難所」。

對於一般民衆,避難所選擇的可能如下:

一,出國:臺灣縱深太短,戰時槍炮無眼,再加上「你來我往」的攻守,幾乎沒有一個百分之百安全的地點。另外,可預見戰時社會動亂、治安敗壞,因而出國是毫無疑問的第一選擇。

可是,別說是戰爭爆發以後,甚至兩岸關係緊繃到「可預見戰爭將至」,政府就很可能管制出國。屆時就算政府不管制,機票會漲到什麼程度?一般民衆買得起、買得到嗎?

越早出國越有保障,但這牽涉到「多早」?若出國的時間太長,有足夠的經濟支援嗎?且除非退休在家,賴以維生的工作容許你離職那麼久嗎?

二,前往外島:兩岸戰爭臺灣必然是主戰場,外島除了澎湖擁有中共第一擊必須摧毀的軍用機場與飛彈基地,其他像是綠島、蘭嶼、琉球,或甚至緊鄰大陸的金門、馬祖、亮島、烏坵等,縱然這中間某些島嶼也有軍隊駐防,但由於人數太少,無法左右戰爭勝敗,不會是中共攻擊的目標,所以會比臺灣本島安全。

前往外島需要考量的因素與出國類似,主要在經濟與工作。不過,由於外島距離近,政府也不應管制出入,所以不管局勢多麼緊張,都可以搭乘交通船,或自己花錢租船,載着家人前往避難。

倘若選擇外島做避難所,最好呼朋引伴共同前往。戰時即使不在戰區,由於政府忙於應付戰爭,民間治安令人憂心。若你只有一家人,三、五口,不幸遇到歹徒或社會邊緣分子,危急之時誰來保護你與家人的安危?

三,野外露營:這可能是喜愛露營的民衆,開車自行前往的首選;前提是家人偶爾會前往野外露營,已擁有全套的露營設備。然而同樣要注意呼朋引伴的「羣聚」,理由是「羣體越大,籌碼越多,安全性越高」。

四,自宅:第一擊最可能發生的時間在半夜──月黑風高,大部分民衆躺在牀上沉睡,人們精神意志最脆弱的時候。也因此,假如你住家是堅固的水泥建築,應優先選擇自宅做爲避難所,而建築物「層層疊疊」越厚、越高、越硬,越能提供保護。

選擇自宅做避難所有許多優點。首先,家人不必移動到其他地點,只需關緊門窗儘量往內層移動。試想戰時人心動盪,逃難的人多半慌不擇路,大家爭先恐後的結果,交通事故定然大增。倘若第一擊發生在半夜,視界不明,後果更不堪設想。其次,自宅幾乎所有物品一應俱全,所以是所有選項中最經濟的一種。又因爲是自宅,住起來最順手、舒適。再假如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或仍在襁褓的幼兒,可能根本沒有選擇,即使生活在「可能受攻擊」的危險區附近,也只能待在自宅。

五,親友家:如果自宅不符合「堅固」的條件,親友住處卻能滿足,戰時可考量暫時遷至親友住處。反之,假如你有能力,而親友需要幫助,請不要吝於伸出援手。別忘了「羣聚」會增加安全。說不定出於「幫人」的初衷,最終卻是他救了你一命。

六,難民營:隨着戰爭威脅越來越高,政府不管是主動或被迫,必然會設法在各城市與鄉鎮設置難民營。假如住處附近有公設難民營,只要路途不遠,沿途沒有安全顧慮,建議優先前往難民營。

難民營是民衆的羣聚,羣聚可以增加安全性。其次,難民營會提供基本飲水、食物,以及醫療服務。第三,除非難民營藏了作戰部隊,中共沒有理由,也不會浪費彈藥攻擊。不過,難民營衛浴有限、男女老少雜處,想必是所有避難所選擇中「最不舒適」的一種。

最後要注意,戰時只要「移動」到其他地點,就要考量距離與交通,那絕不等同於承平之時。事先思考可能的變化,並預謀應變之道。至於交通工具,若距離不遠,摩托車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爲海軍前艦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