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國會調查權才能釐清防疫功過(沈政男)

要釐清防疫功過,最好的方法就是賦予國會調查權。圖爲國會改革法案今年5月底在立法院拚三讀,一早議場開門後,國民黨立委們及民進黨立委先後進入議場,雙方用布條標語佈置場內,展現各自的訴求。(本報資料照片)

爲了攻擊前臺北市長柯文哲,有人誣指他拒絕臺大醫院提出的BNT疫苗心電圖試驗,結果搜索舊聞可知,反而是指揮官陳時中第一時間並不認同,積極配合的是柯市長,臺北市府與臺大醫院也早就共同提出試驗方案。

凡此防疫期間的種種爭議,很意外,疫情過去,臺灣社會也不想探究了,事實上百年大疫的3年曆程,顯影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甚至拷問了集體靈魂,值得以專書來回顧、檢討與策勵未來。

比如,疫情過去,臺灣有成爲一個更好的國家嗎?

沒有嘛!反而政治惡鬥更加熾烈,吸納了公民社會的元氣,整個國家根本沒辦法好好討論,更不可能處理什麼重要議題。

要釐清防疫功過,最好的方法就是賦予國會調查權,在事過境遷以後,以平靜客觀又科學的方式,把防疫期間大家接觸不到的決策與執行紀錄,好好翻出來審視一番,還原真相,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以做爲下一次防疫的參考。

然而,可能嗎?國會改革修法的釋憲案,很快就會公佈結果,你說大法官會怎麼判決?國會調查權的修法,會不會被判定違憲?

或者,二一添作五,又來個「有條件合憲」?

國會調查權是什麼,大家看近期臺北市議會對京華城案的調查便可體會。爲什麼臺北市議會可以調查已經卸任的臺北市官員與施政?

這就是議會的調查權啊!他們沒辦法懲處官員,主要是釐清決策與執行有什麼問題,以做爲未來市府施政參考,是不是?

很意外,竟然無人從這裡聯想到國會調查權。立法院如果可以調查防疫細節,方式與功用完全類似,也就是,不是要起訴,也不是要彈劾,那是司法與監察的功能,而是要檢討施政良窳與探究成敗原因,以做爲未來施政參考。

比如,到底誰在擋BNT疫苗的心電圖試驗,把負責官員找來國會問一問,不就清楚了?

至少比一般民衆,只能靠着回憶與搜索舊聞,在那邊相互批鬥,好多了吧。

可惜,連要制定一個合理的政策檢討機制,都沒辦法,因爲,整個社會已經沒辦法平心靜氣,以客觀又科學的態度來討論事情了。

你看,也有一些其他人在亂扯說柯市長扯防疫後腿,事實上那些人根本搞不清楚爲何臺灣在前半段的防疫可以成功。

是這樣:三級警戒跟疫苗,在前半段防疫,都是多餘的!臺灣靠着戴口罩、疫調與隔離,跟暫停餐廳內用與大型聚會,就可以清零了。

疫苗發揮功用是在後半段的Omicron疫情,但這時,疫苗施打率並不十分理想,纔會導致上萬人死亡。

Omicron防疫,在2022年4月6日解封,實在太早了,應該再圍堵一陣子,等到疫苗覆蓋率更高,對老人家的保護力纔會更好。

上述這些眉角,如果有國會調查權,就能協助釐清,然後公民社會一起來討論,提出建議,才能讓防疫體系更加完備。

臺北市議會說是公佈了京華城案的調查「速紀錄」,但似乎就是逐字稿,還沒形成結論。從初步紀錄可知,前副市長彭振聲說他反覆聽過第783次都委會紀錄,也就是做成京華城改建案的那次,他認爲「整個會議過程都是沒有偏袒的」。

我是不是唯一主張彭振聲沒有違法的人?大家都忘了他,其實他是最無辜。一個奉獻市政的技術型官員,竟然被用大牢伺候,這個國家有什麼問題,是很清楚的事情。

整個京華城案就是政治惡鬥,一場令人笑不起來的鬧劇。(作者爲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