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另類抓寶:海廢圖鑑奪大獎、用垃圾玩羅馬競技
淨灘版「羅馬競技生死鬥」須撿一袋垃圾換取鬥技資格,武器就是撿來的寶特瓶。(來源.Dreamstime)
跟着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Re-Think)來到桃園觀音草漯沙丘,改變了我看待垃圾的眼光。不顧狂風吹沙,在半小時內,我們就撿到藤壺寄生的漁船燈泡、中國農夫山泉和阿拉老酒、出產自內蒙古的草莓優酪乳……。它們不再是讓人視而不見的垃圾,而成爲帶來驚喜的寶物。
最初,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就是淨灘,但每次結束,參加者打卡散去,然後呢?他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民衆更認識海洋廢棄物的原貌,更思索背後由來與脈絡。於是把淨灘與《寶可夢圖鑑》結合,推出臺灣第一本海廢百科《海廢圖鑑》。
在這本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海廢圖鑑》中,每件垃圾,都能獲得最高規格對待:有專屬編號、類別、材質、出沒地、常見度與來源,還進行360度棚拍,變身藝術品。寶可夢的能力值,在這本圖鑑則變成分解年限數值。
「淨灘是傳遞環境教育最好的現場,也可以變成大人的博物館。」重新思考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之揚說。
《海廢圖鑑》的垃圾寶物無奇不有,有好久不見的錄影帶與卡匣式錄音帶、印有科學小飛俠的墊板、日本災難口糧……連麻將都已撿到4個,搞不好某天可以湊成一組。
這羣「撿垃圾專家」對旗下寶物如數家珍,甚至擬人化想像「垃圾的一生旅程」。例如棉花棒、吸管在海灘上大量出現,這些應進入垃圾處理系統的都市垃圾,究竟怎麼來到海邊?出生地不明的浴室用品黃色小鴨,又經過哪些遭遇漂流來臺?「垃圾的世界,沒有國界。」重新思考專案經理劉欣維說。
用有趣觀點行銷環保議題是想突破同溫層。「一直以來,環保被貼上『苦命』、『小樹苗』或『地球』等標籤,」黃之揚說,「但應有更好的翻轉,以不同的論述方式,跨出同溫層。」
今年夏天,重新思考和YouTuber團體「反正我很閒」聯手推出淨灘版「羅馬競技生死鬥」(編按:風靡全臺校園的運動賽事,競技者拿寶特瓶格鬥,擊打不同地方可得分)。須撿一袋垃圾,才能換取鬥技資格。
夕陽下,打掃乾淨的林口海灘,一羣人拿着寶特瓶對陣,襯着專業賽評播報。淨灘可以玩到這樣!最終共撿了約1300公斤海廢。
除了年輕學生,連中年人也來了。7月,重新思考跨界與 Gogoro合作,號召車友環島淨灘,喚來一些40歲以上中年男子,騎乘1200公里道路,清理全臺5處海灘,好熱血。
垃圾有撿得完的一天嗎?如果有一天,海灘找不到垃圾,環境教育組織可能因此失業?重新思考行銷公關總監王滋鮮說:「這樣挺好的,我們很樂見。」
《商業週刊17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