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了40萬名校生,找到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育兒方向

對於時間有限的家長來說,最好奇問題之一莫過於,爲孩子培養什麼能力在未來最可能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曾有哈佛大學的教授就追蹤50年,研究40萬藤校畢業生的收入後,發現了一個秘密——在這些畢業生中,有運動背景的人比非運動員多賺了快百萬。哪怕不走運動員專業路線, 僅僅是熱愛運動這個習慣,都能比其他人在職場上多賺6%-10%。換句話說:運動讓孩子更聰明,對家長說,「雞」什麼都不如「雞」出運動習慣來得最有用!

From 穀雨星球

微信號:guyujihua2021

01.

運動讓孩子更聰明

在國外,有一個很知名的神經科學研究實驗「零點體育課」:

在美國內普爾高中裡,研究組找了兩組學生,A組每天起牀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飯,也不是讀書,而是先運動。

運動也是不是隨便動動,而是有一定的中強度運動,達到一個人最大心率的80%,比如跑步、跳繩等等,運動完以後再洗澡學習。對照組B組來了後則直接上課。

半年後,兩組的差異令所有人驚訝:

A組的學生平均成績包括閱讀、數理邏輯等提升了17%-18%,而B組則平均提高了11%,二者的差異爲6%-7%。這個差異看起來雖然很小,但足以讓一箇中等生變成優等生。

這個結論讓更多人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

■運動後,大腦的多個部位被激活

這是有科學原因的。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可以通過運動產生更多新的神經細胞和鏈接,大腦就越靈活聰明。

爲什麼運動完後馬上學習呢?這是因爲剛剛產生的神經鏈接並不穩定,如果你不馬上用起來,它就會迅速全部刪除。

用新神經鏈接做什麼,就會越來越擅長什麼。

有人發現,運動後打麻將會贏得更多,運動後睡覺特別舒服,都是得益於新產生的神經鏈接。而如果想提升成績,就別在運動後刷手機看電視了,洗澡後迅速讀書用腦,效果能事半功倍。

而且運動後會產生大量多巴胺,提升人的快樂感,平時一讀書就心煩氣躁的孩子,可能也會心情好很多。

所以,如果想要用好運動的效能,千萬要運動後抓緊用腦時間,不要躺平或者睡覺,這是可能就會變成「四肢發達頭腦空空」。

02.

運動也能讓人更成功

著名諮詢公司Gallup就曾做了一個《NCAA學生運動員研究:本科經歷和大學後成果》的研究,專門跟蹤了美國全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的大學生運動員,想看看他們在本科期間以及畢業後的成長軌跡,和非運動員相比到底如何。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它將「成長軌跡」拆解成了五個維度:

目標的 — 喜歡你每天所做的事情,並有動力去實現你的目標;

社會 —在你的生活中有一個強大和支持關係和愛;

財務 — 有效管理您的經濟生活,以減輕壓力並增加安全性;

社區 — 你對你居住的地區有參與感,喜歡你住的地方,感到安全,對你的社區感到自豪;

身心 —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足夠的精力每天完成工作。

最終結果很鼓舞人。

做過大學生運動員的人,大學期間擔任領導角色的可能性比非運動員高24%,大學生活體驗更好,獲得研究生學歷的可能性是非運動員的1.3倍,找到工作的可能性高6%,財務狀況也更好,給母校捐款的比例也高出11%。

那麼,具體在經濟回報方面,做過運動員的經歷到底會提升多少呢?一項2023年10月來自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研究,就給出了具體的數據。

這個研究的合著者來自美聯儲銀行、哈佛大學和杜克大學,他們跟蹤了了1970年至2021年間40多萬名藤校畢業生(包括男性和女性)的職業軌跡,對比了大學生運動員和非運動員的職業生涯。

結果發現,運動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的收入比非運動員高3.4%,累積高出的收入爲22萬美元。

這個差距會在大學畢業後5-10年開始拉大,到20-25年時可能拉到最大。

到底爲什麼,前運動員可能賺到更多收入?

科學研究早就表明,長期運動能讓大腦更聰明,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大學生運動員至少每週訓練20小時,寒冬酷暑從不停歇,意志力和堅毅力自然超乎常人,能促使他們更快爬升到高位。

尤其在商業領域,需要大量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溝通,而這正是運動員每天都在實戰練習的軟技能,會比單一學術領域的大學生更加社會化。

正如一名研究調查中的HR所說,「如果兩個候選人擺在我面前,其中一個人是大學女子籃球隊的成員,每週20多個小時都在訓練,那我會選她,因爲她可能擁有更多我需要的潛力」。

而且,研究人員還專門將「社會經濟因素」納入考慮,也就是能在大學做運動員的人,是否家庭條件本身就好,所以發展得更好?

結論是,不僅僅是網球、曲棍球等富裕家庭經常玩的運動有這個作用,參加足球、籃球和田徑等運動的運動員,也比非運動運動員更成功。

一句話,無論從事什麼運動,在大學做運動員的經歷都能讓人更成功。從功利層面來說,曾經做過運動員的大學生,畢業後可能也比一般人發展得更好。

■有媒體統計過,美國的億萬富豪中有多少人曾經是名校的運動員

03.

愛好運動也能收入更高

說實話,成爲美國大學的正式運動員,對學術和體育成績要求都不低,而要想成爲大學校隊力表現突出的人,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對於只是喜歡運動,但不想走專業路線的孩子來說,運動的「經濟加成效應」是否還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

《勞工研究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鍛鍊的人比不活躍的同事多賺6%到10%的收入。而這裡的「定期鍛鍊」定義爲每週至少進行三次至少20分鐘的身體活動。

此外,還和運動的強度有關。從事低強度鍛鍊的人平均年收入爲 5.4萬美元,而從事中等或高強度鍛鍊的人每年的收入分別爲 6.7萬美元和 8.3萬美元。

這個結果從側面也說明,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收入會比較高。如果我們從小帶孩子堅持參加運動,培養習慣,讓他們早早從運動中體會到多巴胺飆升的快樂,成年後就更容易保持。

另外,《臨牀骨科及相關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更發現,經常運動不僅能增加當下的收入,還可以預測未來的收入。

這個研究調查了美國19000名成年人的生活軌跡數據,按照每天的運動強度高低,將他們的運動分爲0-5的級別,數字越低,代表這個人運動越少。

結果發現,與同齡人相比,運動指數每減少1個級別,個人的年收入平均損失3000美元。

愛運動的人,比其他人工作的時間更長,也更能保持活力,他們有更高的就業率,總體收入水平也比不愛運動的人高出6500美元。而且,那些從事鍛鍊的人在55歲後繼續保持活動能力越強,就業率更高。

拋開賺錢,我們提倡讓孩子多運動,也至關重要。

一項涉及146個國家、160萬名11-17歲青少年的大數據研究就發現,若以每天至少1小時中等運動量爲基礎,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沒達標。

更沉重的數據是,2016年活動不足發生率最高的地區是亞太地區的高收入地區,男孩89.0%,女孩95.6%。

雖然說我們培養孩子,不是爲了讓他們未來五六十歲還得卷在事業第一線,但「多運動能賺更多錢」這個功利的理論依據,或許能在內部動力不足的時候,給大家來點動力。

即便沒有通過運動進入名校,或者拿到好的工作,咱們的孩子也獲得了強健的體魄、充足的精力和靈活的大腦,總是不虧,你說對嗎?

本文來自:穀雨星球(ID:guyujihua2021),邀你一起做內卷下的教育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