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斷交恐嚇牌無的放矢
文/郭正亮
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總統府指控蔡一旦當選總統,將引發中國大陸報復,導致空前的斷交危機。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甚至揚言,現有22個邦交國將有18個因爲蔡當選與我斷交!
這種想當然爾的外交恐嚇,不但不符合十幾年來的歷史事實,而且也完全誤解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外交策略。以1988-2013年臺灣邦交國數爲例(如下圖所示),李登輝執政前期(1988-96)固然因爲支持中華民族與兩岸統一,明顯符合大陸標準,但邦交國只從1988年24國成長到1996年29國,成長空間非常有限;相形之下,李登輝執政後期(1996-2000)滑向本土化和「兩國論」,明顯違反大陸標準,2000年邦交國仍然維持29國,並未引發斷交危機。
陳水扁執政前兩年(2000-02)標舉「四不一沒有」(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試圖迎合大陸標準,但邦交國仍然從2000年29國下滑到2002年27國,迎合大陸顯然並未帶來外交成長。
相形之下,陳水扁從2002年起逐步走向「一邊一國」,與大陸漸行漸遠,2004年舉辦軍購公投,擺明對抗中國大陸,但2004年邦交國也只下滑到25國,只少了兩個邦交國,至2007年兩岸已經走向劍拔弩張,邦交國仍然維持在24國,也沒有所謂「外交雪崩」。
反觀馬英九自詡扭轉了兩岸情勢,但兩岸轉向和平發展,顯然並未帶來邦交國成長。馬英九執政八年(2008-16),儘管國共兩黨你儂我儂,但邦交國反而從23國減少到22國。在邦交國成長上,馬英九所謂「外交休兵」其實就是完全停滯的「外交休克」。
▲馬英九日前出訪的友邦國家尼加拉瓜,由尼加拉國現任總統奧德嘉的長子,總統投資顧問巴多達諾與空軍總司令、工商部長、環境資源部長等人接機。(圖/記者賴於榛攝)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兩點結論:一、中國大陸對兩岸和外交顯然區別處理,並未因爲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就給馬政府更多邦交國空間。二、中國大陸並不認爲奪走臺灣邦交國,是對付獨派政權的最好策略。
爲何中國大陸即使與臺灣政府交惡,也不考慮訴諸「外交雪崩」策略?這顯然是基於現實利害的考慮,主要有二:
一、目前全世界有194個國家、31個地區,至少有20個國家和地區可以隨意遊走在兩岸之間,只根據利害關係建立邦交,隨時可以因爲另一方給更多利益就背叛離去。大陸政府儘管有錢,並不認爲有必要和臺灣玩這種「挖來挖去、損人不利己」的邦交爭奪戰。
二、如國安局長楊國強所言,中國大陸認爲「兩岸利益大於中南美外交利益」,在拉美地區發動邦交爭奪戰未必划算。以2007年與中國建交的哥斯大黎加爲例,建交之後導致中國農產品大量進口,重創哥國農業經濟,哥國並未明顯獲利,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因此也開始重估與中建交的必要性。
▲總統馬英九日前在尼加拉瓜格拉那達市參觀並收下市鑰。(圖/記者賴於榛攝)
誠然,兩岸關係良好有利於兩岸避開邦交爭奪戰,例如2015年7月馬英九拒絕給予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更多經援,已經導致尼加拉瓜轉向中國大陸尋求建交,只是大陸基於「外交休兵」並未接受尼國請求而已。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蔡英文執政之後,中國大陸果真改變立場,以經援換取尼加拉瓜建交,難道臺灣人民希望蔡英文也要不計一切代價,重新啓動「挖來挖去、損人不利己」的邦交爭奪戰嗎?相信不管是臺灣人民或新政府,乃至大陸政府,都不會重蹈這種毫無實質意義的歷史覆轍。
●作者郭正亮,前立法委員,目前爲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