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一錘定音,山東收穫兩個“中心城市”

日前,在國務院批覆的國土規劃中,山東收穫兩個“中心城市”。

11月11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濟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批覆明確,濟南是山東省省會,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11月13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關於《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覆。批覆明確,《規劃》是青島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青島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國土規劃一錘定音,山東收穫兩個“中心城市”,確定濟南爲“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確定青島爲“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對濟南和青島兩座重要城市在省內和區域內的功能職責進行了明確界定,這是山東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兩個“中心城市”的定位,照應了國家關於山東省國土規劃的定位。2023年9月,國務院批覆《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成爲山東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其中明確:“山東省是促進南北聯動、東西陸海統籌,聯通東北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是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和重要的工業基地。” 要求“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羣龍頭帶動作用,完善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核心功能,加強省會、膠東、魯南地區協調發展,培育高水平創新空間,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兩個“中心城市”的定位,也和山東國土規劃要求相銜接。今年1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羣兩心三圈”區域佈局:加快構建“一羣兩心三圈”區域佈局,以濟南、青島爲省域雙中心,以煙臺、臨沂等大城市爲區域副中心,推動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城市羣結構。2023年10月,省政府印發《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界定青島都市圈範圍;2024年3月,山東省政府又公佈《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

兩個“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十分準確地照顧到濟南和青島的區位特點和發展實際。

確定濟南爲“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因爲濟南最大的特點是和黃河相伴相生。黃河從濟南經過,濟南是地處黃河下游的城市。濟南政治文化地位重要,是山東省的省會。近幾年,濟南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2023年全市生產新能源汽車37.8萬輛、居全國前10位,累計培育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等300餘家。起步區作爲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舉全市之力建設。2023年,起步區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20年分別增長101%、201%、227%,一座“未來希望之城”正在黃河之畔拔地而起。

濟南是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帶動力量。新確定的濟南都市圈範圍包括濟南市全域,淄博市張店區、淄川區、周村區、臨淄區,泰安市泰山區、岱嶽區、肥城市,臨邑縣、齊河縣、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區、東阿縣,鄒平市,面積約2.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1810萬人。黃河從濟南都市圈穿過,對這些城市具有灌溉、飲用之利,“黃河”是濟南和濟南都市圈的母親河,也是最鮮明的印記。

濟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承擔着重要使命。黃河流域上中下游一體發展,是辯證統一關係。黃河串起青海、甘肅、寧夏、陝西、 山西、河南、山東諸省區,從生態、水利等方面說,流經省區是利益共同體,只有上下同心,才能保護好發展利益。與此同時,黃河作爲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內涵非常豐富,流經城市都是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新時代,產業和城市發展,也各有特色。濟南市和鄭州和西安等城市,具有以黃河爲紐帶加強合作的天然需求。

濟南作爲黃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會,同時也是黃河流域離海最近的中心城市,在黃河流域區域發展大格局中,區位優勢明顯。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承山東半島、西通中原經濟區,是“一帶一路”及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點,承東啓西、銜南接北,是陸海通道銜接的重要節點,具備引領黃河流域對外開放的突出優勢。濟南和省會經濟圈理應在“黃河大合唱”中站在高位,爲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羣龍頭作用貢獻重要力量。

確定青島爲“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時明確爲“現代海洋城市”,是因爲“大海”是青島最鮮明的特色。青島是黃海明珠,是山東沿海最富國際氣質的港口城市,地位特殊而重要。

青島是青島都市圈的“核心”帶動力量。在膠東半島,青島是中心。新確定的青島都市圈範圍包括,青島市全域,濰坊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東港區,煙臺萊陽市、萊州市、海陽市,共涉及4市16縣(市、區),面積2.15萬平方公里。這些區域,都和“大海”朝夕相伴,吸收着海洋的氣息,

青島也是山東建設海洋強省的“領頭羊”。在山東,青島是開放發展的橋頭堡。山東的最大優勢是海洋,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海洋,青島則是全省海洋經濟的引擎。10月23日下午,山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青島召開,要求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爲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注入強勁動力。

11月13日,青島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數據顯示,近5年來,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長8.5%以上。2023年青島海洋生產總值達到5181.3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2.9%,分別佔全國、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5.2%、30.5%,穩居全國第三位。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海洋生產總值4026.5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全國高2.5個百分點。

青島的海洋優勢,具有全國意義。青島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處於中國的黃金經濟帶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青島是黃河流域九省區的經濟出海口,也是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青島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連接着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是全國重要的航運貿易中心。

青島的海洋優勢,也具有全球意義。青島具有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青島港是中國通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重要港口,也是日本、韓國通往中亞、歐洲的重要門戶。

從上面分析來看,確定濟南爲“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青島爲“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照顧到兩座城市的區位特點,是十分準確的兩個定位。

同時,在國土規劃中,濟南和青島同時被確定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對兩座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的確認。從否定“中國文化西來說”的龍山文化到“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濟南文脈源遠流長。青島則在近現代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蔡元培所說,“青島水陸交通,均極便利,山海林泉,處處接近自然,而工商發達、物產豐富……”

在國土規劃中,對濟南和青島的交通定位略有差別。濟南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青島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這是對2021年2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的定位的重新確認。這種樞紐功能的定位,也是和“中心城市”的定位相協調的。

國土規劃中濟南和青島“兩個中心城市”的確定,意味着山東半島城市羣“一羣兩心三圈”規劃中的“兩心”,有了新的闡釋和表達,這既是對過去發展的肯定,也爲未來發展明確了方向,將對兩座城市的發展和區域經濟格局帶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