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兩廳院之後 打開更多藝文場館的可能性

《打開空總XAI多重未來》展覽透過不同的AI虛擬人物參與「空總未來」的建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打開空總XAI多重未來》展覽透過不同的AI虛擬人物參與「空總未來」的建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打開空總XAI多重未來》展覽透過不同的AI虛擬人物參與「空總未來」的建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提供/李欣恬臺北傳真)

二次世界大戰後,爲滿足大衆對於文化藝術空間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陸續在臺北市打造南海園區、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國家兩廳院等,都是臺灣重要的藝文搖籃,現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三段的空軍總基地,也是全新的藝文基地,未來的可能性,也將在本屆文博會的《打開空總 X AI多重未來》展覽,邀民衆一起思考。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打開空總XAI多重未來》展覽希望打破過去國家建設多是由上而下單一方向進行的形式,具體落實《文化基本法》裡的「民衆參與文化政策、重大文化設施規劃的權利」,邀請大家共同參與空總重生的過程,規劃與想像空總的無限可能。

政府在臺北的國家級文化投資,從1950至1960年代具有複合型文化教育特色的「南海園區」,到1970年代包含大型表演場地,藝廊及圖書館等綜合性文化設施的「國父紀念館」,以及位於「中正紀念堂」的國際級戲劇院和音樂廳「國家兩廳院」,至今仍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國際級藝術中心,也是培育表演藝術的重要場所。

文化部指出,在兩廳院之後,由於都市人口快速提升,擠壓了屬於藝文設施的都市空間,至今首都臺北已有約40年的「國家級文化投資空白期」,而在現有場館量能逐漸無法滿足國內逐漸累積的藝術能量與新興藝術創作,對於新型態的大型國家級文化設施需求逐漸產生,臺灣豐富多元的文化藝術潛力,也需要一個可以在首都匯聚的中心及對國際展現的窗口。

文化部表示,文博會主展區空總所在基地,位於臺北最具文化首都意象的都市軸線上,是臺北市中心目前僅有的大面積土地,佔地超過7公頃,並擁有美麗的古蹟和綠化空間。

自2012年空軍總部遷址、2018年文化部接手成立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後,透過景觀改造、卸除圍牆、舉辦藝術與科技展演等活動對外開放,也引起各界對於空總未來運用構想的衆多討論。

此次展覽即是希望打破過去國家建設多是由上而下單一方向進行,而要讓文化權利的主體「民衆」,藉由更多的想像,一起成爲未來空總建設的關鍵角色。

展覽透過對舊空總基地的歷史更迭介紹,爲觀衆建立空間背景脈絡,並由9個虛擬人物引導觀衆參與「空總未來」的建構。

文化部表示,策展的目的是希望參觀民衆共同「打開」空總多重未來可能性,透過AI技術的輔助,人人都能化身AI建築家共同打造「打開」空總後,各種可能的建築風格,共創新世代首都文化投資新想像,民衆運用AI技術形成的空總未來建築構圖,除了可以立即融入於策展內容本身,還可以自行保存下來或分享到社羣。展期將於9月22日至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