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愛膚日 | 特應性皮炎成爲孩子的“人生難題”,如何規避誤區實現規範化診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晚上一直撓,都無法睡一個整覺。”、“一度因爲反覆發作成績直線下滑,甚至停學了一段時間。”、“身上被撓出了大片的紅疹,夏天不敢穿裙子,甚至連短袖也不敢穿。”、“人變得很孤僻,不願意和同學一起玩,在家裡還會發脾氣………”

作爲皮膚疾病領域瘙癢症狀最爲突出的“一號疾病”,特應性皮炎越來越多地困擾着我國兒童和青少年。數據顯示,我國1-7歲年齡段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爲12.94% ,《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過半數受訪特應性皮炎患者的第一次確診年齡小於20歲,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另據《青少年皮膚健康狀況調研》顯示,58.43%患者因瘙癢無法入睡,1/3的患者因皮損和疾病反覆發作影響社交、耽誤學習,生長髮育受限。更有50%以上的青少年特應性皮炎患者自信度降低、害怕社交甚至產生抑鬱症狀 ,而一個孩子瘙癢,往往全家不得安寧,超一半的患者家長因照顧孩子睡眠不足、精神緊張。

每年的5月25日是國際愛膚日(又稱“全國護膚日”),旨在喚起公衆對皮膚健康重要性的深刻認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顧超穎教授在國際護膚日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兒童與青少年特應性皮炎患者來說,除了需要進行科學規範的疾病管理,更需要社會理解其疾病情況,並對其身心健康進行長期關注,營造長期關懷的社會環境。

“在門診中,這類特應性皮炎造成的‘次生災害’並不少見,有些孩子甚至寧願‘以痛代癢’,因爲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導致輟學、休學的患者也不在少數。其與特應性皮炎劇烈瘙癢和反覆復發的特性有很大關聯。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每年有1/3的時間處於復發期,年均出現9次復發,造成睡眠、學習、心理負擔的惡性循環。”顧超穎說。

特應性皮炎需長期規範化治療

近年來,特應性皮炎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爲皮膚科最常見的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皮膚病之一,也是非致命性疾病中疾病負擔第一的皮膚病。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縮寫AD)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炎症性皮膚病,患者往往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着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和環境變化,我國特應性皮炎患病率近十年來持續升高,其中兒童和嬰幼兒患病率顯著高於成人。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世界範圍內,15%~30%的兒童及2%~10%的成人受到特應性皮炎的影響,其總體發病率還在上升。特應性皮炎在嬰兒期、兒童期或者少年期發病居多,90%開始於嬰兒期或兒童早期的第一個5年。

顧超穎介紹,特應性皮炎有一定的疾病特點:第一,該疾病有遺傳過敏素質,會早年發病,一歲以內的發病率在30%左右,1到7歲的發病率在12.94%左右,整體青少年的發病率在10%左右。人的一生當中整體發病率在2%~10%;第二,該疾病是慢性複發性疾病,因爲是頑固性溼疹,所以會反反覆覆發作。尤其是中重度的特應性皮炎的患者,可能一年內反覆發作九次以上,將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半年內都會遭受到該疾病的困擾;第三,這是一個炎症性疾病,存在免疫機制的異常,特應性皮炎的炎症性可能會導致全身其他的過敏疾病的共病,如鼻炎、哮喘、嗜酸性食管炎等各種問題。

這也是由於特應性皮炎的核心發病機制爲2型炎症,決定了這是一種以皮膚病變爲表現的系統性疾病,只是2型炎症系列疾病的“第一站”,即“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進程的首發疾病。早期罹患特應性皮炎,未來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共病風險也會更高。如果未能良好控制,中重度的特應性皮炎兒童與青少年更容易“一病”變“多病”。

“在特應性皮炎的發病過程中,兩種細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起到了關鍵作用,會像‘滾雪球’一樣產生級聯反應,所以特應性皮炎疾病管理的關鍵是針對2型炎症的‘對因管理’,進行精準的免疫‘開關’調節。”顧超穎稱,特應性皮炎不只是因爲免疫力低下,更多的是免疫系統紊亂而導致的免疫失衡,焦慮、抑鬱、長期熬夜都會導致免疫紊亂,進而加重疾病的發生。

這也意味着特應性皮炎疾病管理的關鍵,是要進行精準的免疫調節。顧超穎進一步指出,臨牀對於特應性皮炎治療藥物的選擇通常遵循的是2020年版的《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目前臨牀對於該疾病的整體治療方案和策略就是階梯治療。

“什麼是階梯治療?所有的特應性皮炎患者我們都要進行基礎治療。第一是基礎治療裡面最主要如皮膚屏障功能的修復,主要是保溼劑這方面;第二是迴避過敏原,過敏原可能是誘發特應性皮炎加重的因素;第三是患者教育,這是階梯治療最基礎的。”顧超穎稱,針對AD的發病機制進行精準的靶向治療,可以幫助減輕瘙癢和皮疹症狀,還能降低共病風險,減少毒副作用的發生,實現“對因治療”。此外,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過敏原迴避以及保護皮膚屏障,有助於維持機體的免疫穩態,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特應性皮炎反覆發作。

及時做好疾病預防很關鍵

隨着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和環境污染等影響,過敏、炎症等免疫系統疾病呈現不斷增長趨勢,這類疾病雖不致命,但極其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這也要求臨牀不斷加強對於該疾病的規範化診治。

目前國外常用的診斷標準包括Hanifin-Rajka標準和Williams標準等,我國學者康克非、張建中和姚志榮等也提出了診斷標準。例如,就有中國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指出:一是,病程超過6個月的對稱性溼疹; 二是,特應性個人史和/或家族史(包括溼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 三是,血清總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和/或過敏原特異性IgE陽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2級或2級以上陽性)。

通常,符合第1條,另外加第2條或第3條中的任何1條即可診斷特應性皮炎。此標準在診斷青少年和成人特應性皮炎方面的敏感性高於Hanifin-Rajka標準以及Williams標準。

在確診後,規範化的長期治療不容小覷。與成人相比,兒童和嬰幼兒特應性皮炎在皮損分佈、皮損類型、用藥選擇和預防護理方面也有明顯不同。既往通常選擇外用糖皮質激素用於特應性皮炎的急性期發作,以快速控制炎症、減輕症狀。然而,外用糖皮質激素不能修復皮膚屏障,並且長期大面積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皮膚和系統不良反應,包括皮膚萎縮、多毛、色素減退、繼發或加重感染等。

顧超穎介紹,有的患者存在潤膚劑使用誤區。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潤膚劑的使用,但是用得不足量。例如,兒童每個禮拜100克潤膚劑,成人要用到250克潤膚劑,每個禮拜用一斤,但很多人無法達到這個量。

除了誤區的規避,由於特應性皮炎的反覆發作,不但會給兒童和青少年患者造成皮膚外表的損害和瘙癢的煎熬,還會給他們的心理與成長帶來長期影響,嚴重影響其日常學習生活、身心發育和人際交往,產生自卑、抑鬱心理,也爲照護者帶來嚴重負擔。因此,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全社會的長期關注,做好疾病預防也極爲關鍵。

顧超穎強調,特應性皮炎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屬於慢性病,只要遵從醫囑長期科學管理,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最大程度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對於特應性皮炎患者而言,最好以1年起步設定治療目標,避免陷入復發的困境,同時仍然要密切注意隨訪和日常防護。

而當前,小滿剛過,隨着氣溫的不斷升高,顧超穎也提到,夏季也是特應性皮炎的高發季節,光、熱、汗液都是導致疾病加重的原因。醫院登記的近一年半里近4000例特應性皮炎患者中,1/3的患者會在夏季加重。

“因此,夏季不僅要注意防曬、防光、防熱,也要及時清理汗液,儘量穿着寬鬆棉質的衣服,減少特應性皮炎在夏季復發。此外,在飲食方面,顧超穎教授也特別強調,青少年兒童正值生長髮育的黃金時期,兒童青少年患者不必過度忌口,以免影響營養的攝入和正常發育。”顧超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