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I手機開始“出海” 榮耀CEO趙明:海外旗艦機將搭載谷歌雲服務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陳俊傑

在國內手機圈格局趨於穩固、施展空間有限的環境下,榮耀、OV、小米等手機廠商正把海外市場提到更高的戰略位置,尤其是被稱爲“品牌高地”的歐洲市場。

但機遇與挑戰並存。今年初,OPPO剛剛結束與諾基亞長達兩年多的專利訴訟,vivo在隨後一個月也達成訴訟和解。但曠日持久的訴訟大戰無疑暫時影響到了這兩家廠商在歐洲市場的整體發展。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三星以32%的市場份額重回歐洲市場第一;蘋果以25%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出貨量同比下滑 1%;小米以18%市場份額緊隨其後;realme佔據4%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由於與諾基亞的法律糾紛以及榮耀的崛起,OPPO(包括一加)自 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跌出歐洲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名,榮耀排名第五。

三星奪冠主要受益於其AI手機Galaxy S24系列,與生成式AI技術的融合無疑是當下與未來智能手機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在爭奪海外市場時,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廠商開始謀求將更具創新的AI手機帶到海外,並與海外頭部AI模型提供商合作,在歐洲呈進攻姿態的榮耀也不例外。“榮耀海外未來的旗艦機將搭載谷歌雲相關服務,爲用戶帶來革命性的生成式AI體驗。”榮耀CEO趙明近日在歐洲Viva Technology大會上表示。

在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看來,海外與谷歌合作的好處主要是,手機系統都是以安卓和谷歌服務爲基礎,所以在增加AI大模型的時候從底層的適配會更順利。

“ChatGPT在端側接入不是真正懂你的AI”

AI手機不是新鮮事物,幾年前在深度學習和CNN(卷積神經網絡)席捲AI圈時,AI功能就已經開始在手機端落地,但當時更多是對手機硬件端功能的軟件層優化,比如夜間拍攝、語音輸入等。如今,AI大模型擁有龐大的語言數據庫作爲訓練資源,在算力和算法的支持下,手機可以理解複雜的語意和語境,而基於準確的自然語義理解,外加龐大的知識和數據庫,手機可以給出準確和快速的回答,未來的手機甚至會成爲用戶的超級助理。

IDC預測,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佔智能手機總出貨量接近15%,較2023年約5100萬部出貨量大幅增長;隨着新的芯片和用戶使用場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機在我國市場所佔份額將在2024年後迅速攀升,2027年達到1.5億臺,我國市場AI手機的佔比將由5.5%提升至51.9%。

面對難得的增量領域,手機廠商紛紛入局緊抓AI手機浪潮。今年初,三星發佈搭載 AI功能的Galaxy S24系列手機,Galaxy AI以本地和雲端AI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通話實時翻譯、即圈即搜、創意影像編輯等功能;榮耀則發佈70億參數端側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以及MagicOS 8.0操作系統,後者的任意門功能可利用AI來理解用戶消息和行爲,將複雜任務簡化爲一個步驟的過程。例如,可以快速識別用戶短信中的地址,讓用戶一步拖拽到谷歌地圖進行導航;或者一步拖拽圖像到購物App等。目前,任意門已支持海外100個Top應用。

上述兩家手機廠商外,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華爲、vivo、OPPO 及小米等廠商也相繼發佈了自己的大模型以及操作系統。蘋果也正在加快設備AI化,以追趕其他手機的AI進程。近日有消息稱,iPhone或將用上ChatGPT。據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5月11日,蘋果公司被曝正與OpenAI敲定一項協議,今年將後者的部分技術引入iPhone。藉此蘋果將能提供由ChatGPT支持的“聊天機器人”,作爲iOS 18中人工智能功能的一部分。此外,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還稱,蘋果同時與谷歌就授權聊天機器人進行了談判。不過蘋果方面並未公開回應。

雖然廠商紛紛佈局大模型,但將其裝進手機並非易事。首先是大模型的成本。大模型現在主要是在雲端部署、訓練和調用,對算力要求極高,手機廠商或選擇自建計算中心,或租用大廠的雲服務,這是一項長期投入。目前,華爲和OPPO選擇自建數據中心和雲服務,榮耀則採用輕量化佈局——與第三方廠商如谷歌雲合作。

談及兩種路徑的區別,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對記者分析稱,“目前中國手機廠商大多選擇端+雲結合的模式來提供AI服務,雲側的模型憑藉更強的算力可以爲用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但存在延時,收費以及隱私安全等問題。而廠商在雲側AI服務會選擇自研大模型自建數據中心+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同樣對於資源,算力,能耗,技術的要求更高,成本也增長明顯。由於限制問題,中國手機廠商大多會選擇兩種不同的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海外方面,主要是和谷歌、OpenAI合作;國內主要是中國的服務提供商,如百度和字節等”。

此外,即便把大模型訓練出來了,後期用戶在使用時,每一次調用都會產生成本。vivo副總裁周圍曾透露過一個數據:“倘若vivo的3億用戶每天用10次模型,一年算下來有100億元左右的支出,成本非常高。”

一些手機廠商重金投入AI後,一些諸如消除物體、智能摳像、生成簡潔摘要等端側AI功能開始出現,它們的工具屬性更爲突出,但榮耀目前的做法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系統側的AI能力升級,其採用輕量化的原因或許在於,將AI大模型接入各種垂類應用不是榮耀想要的重點,而是爲百大模型提供入口,讓這些大模型爲其提升“平臺級AI能力”。

“今天大家談論的AI基本都是ChatGPT、網絡AI、Cloud AI、雲側AI在手機端的延伸,手機只是網絡AI的一個衍生物而已。這次榮耀提出從端側AI角度考慮,端側AI要成爲賦能消費者的工具,在某種程度上它與網絡AI在後臺斷開仍可以獨立存在,並且它與網絡AI相對可以(互相)衍生和發展,這纔是我們所說的端側AI應該有的(範式)。它不是Gimini(谷歌的人工智能模型)或者ChatGPT(在端側接入),從應用角度來說,這不是一個真正懂你的AI。”趙明說道。

趙明再次重申其“AI四層架構”觀點,即“第一層,用AI使能跨系統、跨設備的融合;第二層,用AI來重構單終端的操作系統,讓終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例如:基於意圖識別的人機交互新方式;第三層,是AI在端側的應用,比如摳圖、拍照渲染、總結文檔等應用級AI;第四層,是AI的端雲協同,實現AIGC和網絡大模型等網絡側AI在手機上的呈現”。

他認爲,“其他手機品牌的AI能力採用像谷歌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AI應用服務,都在(手機AI架構的)第三層,客觀來講,他們使用的都是谷歌的能力、互聯網公司的能力,某種程度上這只是應用層面的集成。智能終端廠商更應該做的是從操作系統的底層用AI來重構未來的服務邏輯、流程和資源分配。這就是榮耀的(AI)戰略,未來大家都會往我們這個方向走,不會有例外”。

全球化競賽

榮耀與谷歌雲合作的AI佈局是其“歐洲第二本土市場”計劃的一部分。事實上,在海外推出AI手機與谷歌之類的AI公司合作似乎已經成爲“必選項”。隨着訴訟結束,OV迴歸歐洲相關市場正常運營還需要一定時間,但目前OPPO已經有了一定動作。上個月,谷歌宣佈和 OPPO、一加公司合作,爲其2024款手機產品提供Gemini AI模型支持。

歐洲不僅意味着更高的利潤,更重要的是,歐洲手機銷售市場正在回暖——歐洲智能手機市場終於結束了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連續同比下滑趨勢,在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了10%的同比增長。Counterpoint分析師點評稱,“歐洲市場顯示出復甦的跡象,消費者信心正在改善,這得益於圍繞AI的一些有趣的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歐洲市場中,目前前五廠商中有三家來自中國,分別是小米、榮耀以及傳音。Counterpoint指出,今年一季度,小米出貨量同比增長11%,延續了幾年來的艱難復甦。小米在西歐,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做得不錯,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紅米Note 13系列。然而,小米在中歐和東歐市場舉步維艱,三星和傳音的增長導致小米的市場份額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Realme的出貨量同比增長59%,主要也是受西歐市場的增長;榮耀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7%,得益於Magic V2、Magic6等產品熱銷,其在西歐的出貨量在過去一年翻了一番以上。

談及歐洲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情況,趙明稱,“蘋果和三星在歐洲市場的集中度太高了,蘋果在高端機市場佔據了70%的份額,蘋果在歐洲的壟斷地位越來越高。榮耀到這邊來,我們不想在低端市場競爭,我們的目標很清楚,要構建高端品牌與蘋果三星進行競爭,所以我們在歐洲市場幾乎沒有200美元以下的手機,目前榮耀的研發投入佔收入的11.5%,如果我們做低端產品,3%~5%的研發投入就足夠了。”

伴隨AI大模型掀起手機行業新一輪技術競賽,以及全球部分市場的逐步回暖,未來手機公司全球化戰役走向何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