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印象
來源:經濟日報
“今天與你相遇,眼裡釋放驚喜的光芒……”一首《爽爽的貴陽》,將這座城市形容爲“愜意的天堂”。
爽與辣
清晨,去往貴陽黔靈山公園的公交車上坐滿了去晨練的大爺大媽。
年過六旬的王朝英把孫子送到學校後,急急忙忙搭上校門口的公交車趕往黔靈山公園,和一幫老夥計跳舞對歌。公園空氣質量好,養身養肺養心,她的這一習慣一堅持就是6年多。
“爽爽的貴陽”,對於王朝英和朋友們而言,就是在公園相聚的歡樂時光。
夏日裡,對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來說,“爽”的感覺來自呼吸的第一口空氣,來自那“從鼻到肺的絲絲爽意”。國慶假期,從武漢來到貴陽的向勇笑稱自己“冰火兩重天”,下車呼吸的第一口空氣就舒暢無比。
貴陽之“爽”,首在氣候。地處北緯27度附近,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均氣溫15.3攝氏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中國氣象學會認定的“中國避暑之都”。
這個“爽”字,還離不開貴陽持續推進的生態文明建設。1995年,貴陽成爲全球酸雨危害程度的榜首。爲摘掉這個帽子,貴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治理排放不達標企業尤其是重點污染源企業;建成長70公里、總面積達24萬畝的第一環城林帶,與總長304公里、面積達194萬畝的第二環城林帶,形成了少有的城市森林景觀。2004年11月,貴陽榮獲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氣候涼爽、環境怡人的貴陽,誕生了爽心爽口、品類豐富的美食。腸旺面、牛肉粉、豆腐果、絲娃娃……讓人食指大動。哪一種是貴陽美食符號,貴陽人各有各愛,意見從來沒有統一過。
日落時分,南明河畔的青雲路步行街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空氣中瀰漫的香氣不斷撩撥着路人味蕾,大小店鋪前食客排起了長隊。
陳紅是這條街區的常客,隔三差五就“打一趟”(去一次),已記不清到底去了多少次,接待外地的朋友必然會來,平時朋友小聚也來這裡。吃什麼,她的選擇也很簡單——誰家的辣椒好吃,就去誰家。
辣是打開貴陽美食的第一扇門,會經營的店主往往把各式辣椒製品擺在最顯眼的位置招攬顧客。類似北方涮肉時的麻醬調料碟,蘸水是貴陽美食不可或缺的伴侶,彙集了油鹽醬醋蔥薑蒜等多種調料。會製作蘸水是一個“吃貨的基本修養”。可幹、可溼、可醬、可汁,“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種蘸水”,但幾乎每碗蘸水都會加入辣椒,沒有辣椒的蘸水就沒有“靈魂”。
細雨綿綿、陰冷潮溼的冬季,三五家人或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邊,將剛出鍋的食材在蘸水裡“打個滾”,諸般滋味匯於脣齒間,寒意頓消。人間煙火氣在這一刻顯露無遺。
當地人把辣椒加工成五花八門的樣子,幹辣椒麪、糊辣椒、油辣椒、剁辣椒、糟辣椒……甚至有被做成閒暇看書追劇時“吃着玩”的零食。“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貴州人辣不怕。”貴陽的辣別有風味,辣而不烈、辣中帶香。
不可或缺的辣椒,如今已成爲貴陽一個不小的產業。大家熟知的陶華碧“老乾媽”油辣椒,已成爲我國產銷量最大的辣椒製品企業,日均生產300萬瓶,遠銷160個國家和地區。
橋與路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貴陽西面的紅楓湖上,3座風格、樣式不一的公路橋樑橫臥山間。其中形似提籃的貴黃公路花漁洞大橋,個頭不大,全長僅有269.6米,主跨也只有180米,卻是名氣最大的。2022年,作爲山區峽谷橋樑小而精的代表,該橋獲得了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金獎。
橋下的紅楓湖是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也是貴陽的“大水缸”。如何在橋樑重建中不對水源造成污染,經過反覆爭論與思索,工程師們想出一個新奇的方案,用“舊橋建新拱、新拱拆舊橋”,新舊騰挪漸次回收廢料、廢水,再作爲新橋原料使用,最終實現了舊橋混凝土100%循環利用、鋼材100%回收,做到了“水源零污染、景區零干擾、廢料再利用”。
別號“林城”的貴陽,更是一座“山城”。這座因山而得名的城市,地處典型喀斯特地區,城市以多組團形式散落在羣山之間。
位於貴陽市雲巖區北京西路黔春隧道和海馬衝隧道之間的黔春立交橋,規模之大、結構之複雜,居貴州首位。在5層立體交叉的橋面上,連接着11條匝道和8個出入口,兩條主線和匝道總長達到5270米,最大垂直落差高達55米。
從空中俯瞰黔春立交橋,宛如一條巨大的“過山車”軌道,縱橫交錯、盤旋環繞。夜幕之下,過往車輛燈光閃耀,將立交橋編織成流光溢彩的金色花束。
走出大山的渴望促使貴陽人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橋樑。橋樑每多一座,交通就改善一分,貴陽與外界的聯繫就更加緊密一分,貴陽人走出去的希望就增加一分。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貴陽人敢爲人先、勇攀高峰,在重重困難中開拓進取,昂首前行。
20世紀60年代,原上海光學儀器廠的部分設備和人員遷至貴陽建立新添光學儀器廠,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潛艇潛望鏡,生產了我國第一臺大型投影儀、第一臺JS05三座標測量機……
據84歲高齡的原新添光學儀器廠職工錢忠林回憶,初到貴陽之時,什麼都沒有,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東西,從讀懂弄通圖紙到生產零部件,從設計拆卸工具到組裝儀器,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20世紀70年代初,川黔、湘黔、黔桂、貴昆四條鐵路在貴陽形成一個十字交叉,使貴陽成爲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隨着“三線”建設工程的實施,大批工礦企業落地貴陽,給這座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打下了工業基礎。先後有北京、上海、黑龍江等17個省(市)約2萬名管理及生產骨幹、9400餘臺設備內遷至貴陽,累計新建、改建企業超過百家,四面八方彙集而來的建設者們與貴陽兒女一道,不畏艱險、艱苦創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隨着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貴陽加快推進陸路交通樞紐中心建設,貴陽至廣州、昆明、成都、長沙、重慶、南寧等地的高鐵相繼建成通車,一個速度更快、通行能力更強的十字形高鐵網絡已經形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橋樑,成爲貴陽人跨越趕超的時代印記。依託便捷的交通網,貴陽人擺脫了肩挑背馱、跋山涉水的桎梏,放飛了衝出大山、擁抱世界的夢想。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經由貴陽徜徉黔山貴水間。去年,到貴陽旅遊的人數超過1.47億人次,同比增長29.8%,同時貴陽躋身倫敦世界旅遊交易會“2023年中國十大旅遊目的地必去城市”“中國十大大美之城”。
城與人
在貴陽高新區沙文園智能網聯示範區寬敞的道路上,圓滾滾的銀灰色無人駕駛小巴在豔陽下穿行。
4顆激光雷達、11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通力協作,避障、繞障、紅綠燈識別、站點停靠,無人駕駛小巴一套動作完成得如行雲流水般。
乘客一上車,車廂內便緩緩響起輕柔的音樂,寬敞明亮的內部空間,全景車窗帶來的開闊視野,吸引了不少市民爭相試乘。
這輛由貴州翰凱斯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無人駕駛小巴,是貴陽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之一。
2013年,貴陽緊抓新技術革命的機遇,毅然把大數據上升到戰略高度,搶先站上大數據風口。2014年,翰凱斯創始人喻川回到家鄉,在貴陽高新區組建團隊,開啓創業之路。
萬事開頭難。據喻川回憶,團隊在創業之初只有15個人、10張桌子。但貴陽看準了大數據,便是公司最大的發展機遇。同時,當地政府在政策、科研資金、人才補貼等方面也給予了公司大力支持。
隨着貴陽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翰凱斯也實現了華麗蝶變,建立起200人的技術社區,研發製造的無人車獲得載人自動駕駛牌照,產品遠銷近30個國家和地區,逐步成長爲具有“國際範”的大數據企業。
大數據給了像喻川一樣的年輕人可以圓夢的機會。如何讓“爽爽貴陽”與有爲青年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貴陽持續向本地學子喊話“何必去遠方,美景在身旁”,對外鄉才俊承諾“只要選擇貴陽,貴陽就會成爲你圓夢的地方”。
貴陽一方面向落戶政策寬鬆、落戶流程方便、落戶時限快捷的目標奮進,爲年輕人落戶提供服務;另一方面搭建系列產學研用戰略合作平臺,爲創新創業者提供直通車服務,力促讓更多的“貴漂”變身“貴定”。
“作爲創業者,貴陽提供了優質的發展環境;作爲個人,貴陽滿足了個體對生活的期待。”畢業後隻身到貴陽創業的張國輝發自內心感慨,“這座城市的包容性很強,對外地人很友好。”
貴陽不僅爲張國輝開辦企業提供了價格相對便宜的辦公場所,以及多項貼心的創業輔導,還在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提供了諸多便利,初來乍到就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如今,他不僅在貴陽有了家,還把父母也接過來一起生活。
去年,貴陽人口淨增長18.5萬人,位列全國省會第二,連續3年人口淨增量超過10萬人。如今,貴陽的創新能力指數在全國101個創新型城市中居第27位。
爽爽的、暖暖的貴陽,就是這般讓人留戀。 (作者:吳秉澤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