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強子、輕子關係的思考

我們知道,強子參加強相互作用,輕子參加弱相互作用,強子和輕子又能組成物質(例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是由強子組成,電子是輕子)。那麼強子和輕子的關係如何?強子是由輕子組成的,分析如下:

我們知道,輕子是由原子或原子核的輻射、衰變形成的,並且主要是原子核活動的結果。衆所周知,原子核是由質子、中子組成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輕子主要是由中子和質子“活動”形成的,即原子核輻射、衰變的結果。一般來說,強子形成輕子是緩慢的、並且永不停息地進行着。特殊情況下,如天體的爆炸、人工干擾原子核的組成,也會產生輕子,同時也會產生強子,還會由強子和輕子組成新的原子。

強子是如何產生輕子呢?輕子的結構是關鍵。理論推測,最基本的輕子是相互繞轉的粒子對,相互繞轉的粒子不可分——這裡的粒子,可理解爲“源子”。最基本的輕子存在於強子內部,相互繞轉的粒子對的半徑小於10-18米,符合弱相互作用的作用的距離,輕子不僅是組成強子的基本單位,也是組成亞原子的基本單位,可以說,是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位。輕子和輕子之間靠密度引力鏈接在一起,多個最基本的輕子組成輕子、強子、亞原子、原子。所謂上夸克、下夸克、介子、輕子、強子以及他們的自旋,都是一個或多個輕子作用的結果的體現。

強子如何產生輕子呢?理論推測,輕子組成強子。雖然輕子存在於強子內部和輻射到外部的結構相同,但是質量、密度不同,這一變化是輕子產生的原因。輕子環的半徑與輕子質量平方的乘積是一個常數。即輕子環的半徑越小,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組成輕子繞轉的粒子對的相互繞轉速度越大,能量也越大。輕子的密度大到某一數值,由於密度引力的作用即收斂在強子內部,此時組成輕子的繞轉的粒子繞轉速度極大,繞轉半徑極小,質量、密度極大。存在於強子內部的輕子,由於內部或外部的作用,輕子的半徑變大、繞轉速度變小、密度、質量變小,才能輻射或衰變到強子的外部。輻射到外部空間的輕子也遵循——輕子半徑越小、質量、密度、能量越大的規律,現有理論證實:正好與現代科學的實驗結果一致——紫光的能量大於紅光的能量,這一結論可以類推到所有的電磁波。其實,輕子和強子可以密度引力結合成原子——原子核(強子)和電子(輕子)組成。

強子和輕子可以相互轉化。輕子形成強子與強子形成輕子(一般情況,緩慢進行)不同,輕子轉化爲強子是瞬間完成的,例如天體的爆炸能由強子形成輕子,同時也有輕子形成強子,進一步形成原子或亞原子。微觀粒子的例子——輕子τ,它帶負電或正電,衰變成μ子或電子和兩個中微子,衰變週期爲10-13秒。

我猜想,宇宙的初始狀態或是由一個巨大的輕子團組成,巨大的輕子團爆炸形成強子、輕子、原子、亞原子,進一步形成物質世界,形成現在的宇宙。這一理論和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宇宙瞬間膨脹形成相似——輕子形成強子是瞬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