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佈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關鍵技術攻關(第一批)項目指南的通知
關於發佈上海市2024年度
“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技術
攻關(第一批)項目指南的通知
滬科指南〔2024〕20 號
各有關單位:
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佈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技術攻關(第一批)項目指南。
一、 徵集範圍
專題一、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型系統開發
方向1:具身主動感知與認知推理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具身本體的感知認知能力提升需求,研究環境反饋增強主動感知和多步認知推理技術,實現複雜環境的精確理解。開展典型場景應用驗證,單場景不少於10類物體,包括圖像、視頻、文本、力覺、觸覺、聲音等不少於6種數據模態,比非主動感知方法物體定位性能提升20%以上,在多步推理任務上的認知準確率不低於85%。
研究內容:研發端到端的高效多模態模型架構,實現多模態數據對齊與融合。開發環境反饋增強的主動感知技術,研究基於跨視角協同感知的空間物體精確定位與識別,研究基於思維鏈的空間場景多步認知推理技術,提高具身本體的複雜環境精確理解能力,開發具身主動感知與認知推理專用基礎模型。
執行期限: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經費額度: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700萬元。
2.企業牽頭或參與申報時,企業自籌經費與申請資助經費的比例不低於2:1。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方向2:具身行爲學習與擬人化決策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機器人智能體的決策能力提升需求,研究數字-物理空間的高效遷移與學習技術,構建高質量數據集,實現具身行爲學習與擬人化決策。針對20類高頻接觸和力反饋(如疊衣服、削果皮等)任務的物體知識理解(物體類型、姿態、形態等)準確率不低於90%,成功率不低於85%。
研究內容:研發數字-物理空間融合的機器人虛擬仿真環境,設計虛實交互反饋的具身行爲學習方法,提高機器人在真實世界的學習效率;研發物體功能屬性的建模技術和決策的可解釋性增強技術,構造物體類型廣泛、任務情景多元的機器人數據集;研發“力-位”混合的決策執行模型,設計軟硬件一體化的模仿學習訓練方案,實現決策模型的高效率、高質量的規模化訓練,並開發“感知理解-規劃決策”於一體的具身決策系統。
方向3:機器人智能體運動協調與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機器人智能體運動能力提升的需求,研製可適配多種機器人的具身運動算法框架,實現精細運動協調與自適應穩定控制。適配不少於3種類型機器人,運動協調與穩定控制能力不明顯(p≤0.05)低於本體硬件原生運動控制能力。與本市機器人廠商適配,在家政服務場景開展應用驗證。
研究內容:研發兼容多種具身本體的通用運動算法框架,研製具身本體通用運動算法標準接口,集成多樣化具身運動要素,建立具身運動軟硬件解耦機制;研發多模態融合實時感知認知技術,建立統一運動控制算法庫;研發機器人多模態數據採集與自動標註技術,構建高質量樣本數據集;建立具身運動協調與控制標準體系。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1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專題二、機器人智能體與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合技術研究
方向4:多模感知仿人靈巧手及具身交互控制技術研究與驗證
研究目標:聚焦機器人智能體的靈巧操作與交互進化,研發適配各類機器人的觸感靈巧手,實現具身交互過程的靈巧操作、工具使用與具身感知增強。仿人靈巧手主動自由度不少於12個,手指集成視觸覺等傳感器;食指與拇指單指負載大於2kg,可實現抓取並操作5種以上工具,提供協作、服務、人形等多類型機械臂兼容接口。
研究內容:模仿人手的肌肉-骨骼-肌腱分佈規律設計剛柔耦合仿人手靈巧機構,設計高自由度靈巧手機構;研究基於新型刺激響應材料的視觸覺傳感機理,研發高時空分辨率的視觸覺傳感器;研究仿人靈巧手的力位混合閉環控制方法,探究非結構化環境下物體接觸狀態和物體屬性精確估計、手-物交互預測等具身感知方法,研發基於視觸傳感的仿人手交互控制技術。
方向5:機器人智能體上肢設計與具身智能融合技術研發
研究目標:研發機器人智能體的新型上肢平臺並構建其零部件體系,開發仿人關節與具身智能軟硬件適配技術,爲提升上肢擬人操作能力提供基礎。單臂末端負載能力不低於5kg且負載自重比不低於1,關節最大運動速度不低於180°/s,力順應精度優於0.5N,集成不少於5種具身智能場景庫,在本市整機企業實現應用驗證。
研究內容:研究靈巧性操作的機器人智能體手臂機構創新設計方法,建立模塊化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設計製造的技術鏈與供應鏈。研究仿人手臂具身本體的實時力/位感知、運動/力順應性、智能阻抗特性、智能規劃執行及靈巧操作技術,實現對操作對象的自然順應和操作力的自適應分配。開發人形上肢具身智能算法庫與工具包,制定行業通用協議及接口,實現商業化驗證。
方向6:場景驅動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平臺技術研究與驗證
研究目標:聚焦工業操作、家政服務等典型場景,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採集/處理平臺、模型訓練平臺、機器人垂類領域應用驗證平臺,實現不規則物體不離手操作、家用工具操作等10種擬人化行動與操作能力,完成不少於10例的商業化場景應用驗證。
研究內容:面向工業操作、家政服務等典型場景,研究具身感知、認知與任務決策等模型的適配技術,實現機器人智能體在體集成。構建感知-決策-交互規模化多模態數據集以及面向多任務的操作技能庫,研發多任務作業的自主學習框架與模型訓練工具。研發機器人智能體軟硬件平臺,並建立體系化技術鏈與供應鏈,形成面向典型應用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與技術平臺,並完成應用驗證。
1.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2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700萬元。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企業。
專題三、前瞻技術與方法研究
方向7:機器人智能體前瞻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未來技術發展趨勢,通過開放式探索,研究未來機器人智能體與人工智能創新性理論與技術,研製新概念本體硬件/部件。相比現有領域最新技術,至少1項單項技術在提升機器人智能體的感知能力、決策能力、交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或任務作業能力上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突破性創新。
研究內容:針對開放環境、泛化場景、連續任務下的感知、推理、決策、交互、進化技術發展趨勢,通過數學、力學、信息、機械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機器人智能體新原理、新路徑、新方法、新技術,實現前瞻性技術突破。
執行期限:2024年11月1日至2026年10月31日。
經費額度:非定額資助,擬支持不超過7個項目,每項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
項目負責人要求:項目負責人不超過40週歲(1984年1月1日以後出生),原則上其他核心研究人員年齡要求同上。
申報主體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組織。
二、 申報要求
除滿足前述相應條件外,還須遵循以下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註冊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2.對於申請人在以往市級財政資金或其他機構(如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項目基礎上提出的新項目,應明確闡述二者的異同、繼承與發展關係。
3.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研誠信管理要求,項目負責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人的申請資格負責,並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覈,不得提交有涉密內容的項目申請。
4.申報項目若提出迴避專家申請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時,上傳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迴避專家名單與理由。
5.所有申報單位和項目參與人應遵守科技倫理準則。擬開展的科技活動應進行科技倫理風險評估,涉及科技部《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科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範圍科技活動的,應按要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並提供相應的科技倫理審查批准材料。
6.已作爲項目負責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爲項目負責人申報。
7.項目經費預算編制應當真實、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有關要求。
8.專題一、專題二各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單位限報1項。專題三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單位限報3項。
9.獲資助的項目負責人及其所在單位應承諾將項目所產生的研究成果和數據資料等報送市科委。
三、 申報方式
1.項目申報採用網上申報方式,無需送交紙質材料。申請人通過“中國上海”門戶網站(http://www.sh.gov.cn)--政務服務--點擊“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進入申報頁面,或者直接通過域名https://czkj.sheic.org.cn/進入申報頁面:
【初次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如尚未註冊賬號,請先轉入“一網通辦”註冊賬號頁面完成註冊),進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進行項目申報;
【繼續填寫】使用“一網通辦”登錄後,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2.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爲2024年9月25日9:00,截止時間(含申報單位網上審覈提交)爲2024年10月17日16:30。
四、 評審方式
採用第一輪通訊評審、第二輪見面會評審方式。
五、 立項公示
上海市科委將向社會公示擬立項項目清單,接受公衆異議。
六、 諮詢電話
服務熱線:
8008205114(座機)
4008205114(手機)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2024年09月14日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