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淨零應從路徑 轉進爲自主前進的生態系
我國國發會在2022年3月宣佈「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金管會也宣佈啓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政府在引導各部門邁向永續的政策上配合相當好。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爲達成淨零目標,提出了「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訂定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的時間表;「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則是將金融業拉進來,想要鼓勵金融業針對環境、社會及治理(ESG)等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之投籌融資。這幾個政策運作的邏輯,已納入碳盤查、認證及金融業等,將淨零路徑轉進形成一個淨零生態系的雛型。值得注意的是驅動這個生態系前進的力道,主要來自金融業者對於企業的綠色及永續發展的投籌融資行爲。
期待一個生態系能有效,甚至能加速朝向目標前進,有着許多必要的條件。例如,生態系中的成員,大多能從中獲得期待的益處;生態系成員之間,有着充分的訊息,需要支援時可以容易找到可信賴的合作伙伴,解決問題,朝期待的目標前進;生態系整體存在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達成目標後,預期額外創造的利益將足以分配給參與生態系的成員。
目前政府幾項政策所型塑出來的淨零生態系,對臺灣整體帶來的利益,初期主要在因應歐盟碳邊境稅,及國際品牌業者對於零組件供應鏈的ESG要求。整體看來,就是呼應國際對ESG要求下,臺灣產業的綠色出口競爭力。而這項效益,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可能不是當前。在這些效益發生之前,業者需要了解目標,需要投資。此種情形下,似乎引進金融業的投籌融資是個合理的來源。但是,這個機制能否引領產業界積極主動減碳呢!?值得再觀察各產業設算碳成本後的綠色出口競爭力。
不過,在這些政策底下,似乎並未呈現任何類似新興國家在COP27所提出的環境成本內生化問題。亦即,就初步所形塑的淨零生態系主要驅動力道來源的金融業者而言,系透過創新金融模式,或是犧牲利潤的方式來鼓勵一般企業的綠色永續發展行爲。
在國際間,推動產業界節能減碳作法,多數是蘿蔔棍子並行。以英國爲例,早在2001年,就對能源供應端課徵氣候變遷稅(climate change levy, CCL),藉着稅賦的課徵,間接提高了產業界的能源負擔,進而給予產業界必須節能的壓力;接着,政府將氣候變遷稅的課徵收入,累積成爲碳基金(carbon trust),碳基金是個促進企業節能減碳爲目的的專款專用基金。藉着課稅,提高能源價格作爲棍子;累積碳基金,作爲提供蘿蔔的來源。政策所設計的政策介入循環模式,引領着英國業者持續地節能減碳。
整體而言,在歐盟碳邊境稅及國際品牌業者對於零組件供應鏈的ESG要求下,國內業者的出口,所需要具體提升的是設算碳成本後的綠色出口競爭力。在目前政府整體的推動政策,已經開始促成淨零生態系的雛型。只是,目前所形成的淨零生態系,是否未上市櫃的業者都會自主的參與,國內ESG生態系成員互動是否資訊充分,生態系成員間是否可信賴,是否是個可以自主加速前進的生態系,應該都是政府須審慎且持續觀察的議題。或許,臺灣也須參考英國,設計出一套蘿蔔棍子並行的政策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