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鑑談》吳音寧讓我想起唐吉訶德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圖/本報資料照片杜宜諳攝)

民進黨大選慘輸後,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由於被點名爲戰犯,日昨在董事會臨時提案通過下,火速遭到解職。有人拍手叫好,說坐領年薪248萬的高級實習生終於滾蛋歷時500天的鬧劇結束了;也有人爲她抱不平,說真正該受懲罰的,是悖離民意中央政府,而非小小的地方官

至於吳音寧本人呢?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說,她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顯然有請她辭職的意思,想不到她卻站出來對媒體大聲放話,堅持自己做得很好,並強悍地表示,絕不向謊言低頭記者會結束不到半天,董事會就無異議通過解職案,還即刻生效。在這個略顯難堪的情況下,她卻面帶微笑,告訴記者們,自己將回到作家的身份,繼續爲農民打拼,實踐理想,永不放棄。

爲什麼區區一個北農總經理位置,會變成全國矚目的焦點?據說當初是新潮流系想要用來酬庸自己人,便傾全黨之力,逼走韓國瑜。之後,媒體也就難免放大檢視新任北總,並與舊任比較。吳音寧上任之後,爭議不斷,包括沒召開會議、看不懂財務報表、公司業務一問三不知、春節休市太久導致農產品滯銷等等。

儘管吳音寧不只一次在媒體上表示,那些負面新聞都是造謠、抹黑,可是每次聽她發言,都讓人覺得很空洞。雖然口條清晰、用詞明確,但串起來的話語,卻很難理解。她經常說要實踐農業的理想,可是我們連那個理想是什麼都不清楚,遑論用什麼方法來達到理想了。她認爲農業就是要不斷地革命再革命,可是除了出書、放言高論,拿起麥克風鼓吹運動,一人坐在挖土機大膽地阻擋施工之外,就不知道她還有什麼本事了。

猶記得北農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時,韓國瑜在媒體前很誠懇地說,總經理位置不容易,藍綠黑白各道夾雜,要懂得協調,外行沒關係,要聽老鳥的話。休市爭議發生,吳音寧神隱多日之後,終於煞有介事地拿着資料表,出現在果菜市場,記者一擁而上,問她爲何神隱,要怎麼解決問題,她不正面迴應,只是一再重複說,現在就是要來解決問題。如此雞同鴨講,真不知是傲慢,還是缺乏溝通能力。又曾有議員質問她有沒有發放員工獎金,她卻回答:「報告議員…」讓人懷疑她根本不知道。

吳音寧曾在一篇專訪說:「生活上遇到一些人,他們講的話語和我的邏輯不同時,我不會去爭。」這或許可以解答,爲什麼連柯文哲都會被她氣到爆粗口了。因爲必須在她的邏輯裡,纔有對話的可能,至於別人的邏輯是什麼,她不想去了解。或許吳長期浸淫在農業革命的「邏輯」裡,習慣了社會運動的模式,便以爲只要喊喊口號,就是在幫農民了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著名的小說主人公唐吉訶德。唐吉訶德長期沉迷在中世紀騎士小說,到後來幻想自己是一位偉大的騎士,進而扮起騎士的模樣雲遊四海,要實踐理想。他誤把旅店當成城堡開口閉口都是小說裡的用詞。別人聽不懂他說什麼,只當他有毛病

吳音寧雖然還不至於像唐吉訶德那麼瘋狂,但她活在農業運動的想像裡,操着大家聽不懂的革命術語,講起理想時,熱血沸騰、振振有辭的模樣,卻與唐吉訶德有幾分相似。在那種高度與邏輯裡,什麼營虧、菜價進貨量、財務報表、柴米油鹽,說不定壓根就不放在眼裡呢!

其實,不少學者也有類似的情形。他們長期浸淫在學術圈裡,讀破萬卷書,熟悉了各式各樣的理論,寫起文章來頭頭是道,可是卻往往與現實脫節,無法對症下藥。

口號可以激起熱情,但未必能解決問題。選舉期間,候選人不得不用簡單的口號,以搏取選民的認同。然而,一旦選上就任,便得面臨真槍實彈的考驗了。馬上得了天下,接着是否能治天下,治得好不好,實有待選民冷靜與理性的檢驗

(作者劉新圓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觀鑑談爲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