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讓利換年銷售2億美元 臺灣第1顆腎病新藥背後的故事

根據《財訊》報導,做出臺灣第1顆自行研發腎病新藥的寶齡富錦,創下美、日年銷售2億美元佳績;在生技股這兩年將各擁題材帶動股價之際,它當年的策略佈局,值得回顧。(圖/財訊提供)

這兩年最煎熬和震驚臺灣生技投資人的事件,是藥華藥因新藥BESREMi專利爭議,被德國高等法院宣判須強制賠償AOP Orphan高達1.42億歐元,導致股價被打到53.6元低點;但隨着這款新藥取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覈准後,股價僅1個月內就從不到百元,狂拉到422元,並在1個月內完成兩次私募,讓人驚到「跌破眼鏡」。

耗時14年 做出賺錢新藥

根據《財訊》報導,新藥的研發不是取得藥證就代表一路順風,以阿茲海默症的治療來說,百健(Biogen)新藥Aduhelm搶先嬌生、禮來、輝瑞等大廠取得美國FDA覈准,帶動股價從270美元直奔414美元,市值大增數百億美元。不過,這個世紀之藥雖通過FDA的核準,但醫師認爲不具科學說服力,外加長期服藥病患1年要付出高達56000美元,讓醫師不願「背書」開立處方,導致2021年第3季銷售僅有30萬美元。百健首席執行長Michel Vounatsos在外資年會上更承認,Aduhelm的推廣比預期慢,12月17日公司股價直接打落237美元,低於起漲點的270美元,公司更打算將藥價砍半來增加銷售。

臺灣新藥研發之路受困於資金、人才和市場,本來就充滿荊棘,不過臺灣新藥在國際市場的銷售,也不是全無成績。寶齡富錦過去兩年比較爲人熟知的是新冠快篩試劑,但成立45年的老藥廠寶齡富錦,當年如何耗時14年做出臺灣第一顆自行研發的腎臟病新藥拿百磷(Nephoxil),並透過全球聯盟拿下美國、日本、臺灣的藥證,打進美、日市場創下年銷售2億美元的佳績,這一步一腳印是如何走過來?

斯文的臉上總是掛着微笑,寶齡富錦總經理江宗明回憶起當年跨入新藥領域的過程,又是嘆氣,又是搖搖手:「兩隻腳踏入棺材好幾次又出來,因爲沒有錢了。」他接受《財訊》採訪時說,原本寶齡只會做皮膚科,30年前希望有技術平臺,從美國引進長效型技術,後來成爲臺灣第一家成功開發出24小時長效緩釋止痛劑,因此賺了錢。「我喜歡技術平臺,做新的東西會賺錢,我也不想只賺臺灣的錢,想賺全世界的錢。」

江宗明:我想賺全世界的錢

2001年,拿百磷的技術人員在密西根大學,找上了江宗明,他也是江宗明高中化學老師的弟弟。江宗明認爲,中型藥廠要有自己的利基,挑項目也是利基之一,而腎臟科就是寶齡的利基。臺灣有密度最高的透析(洗腎)人口,有系統、醫師、病人,是全世界腎臟病發展最強的地方(這也讓後來臺灣臨牀試驗的執行更是創下收案的紀錄,領先全球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