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場寧靜革命之後 「太平洋SOGO」的最後一夜
▲2017年8月31日,「太平洋SOGO百貨」的最後一晚。(圖/記者顏甫珉攝)
本報記者 顏甫珉
矗立北市東區街頭近30年,位於忠孝東路與復興南路口的太平洋SOGO忠孝館,是許多臺北人、北上打拼遊子對臺北的鮮明印象。但在2017年8月31日,是「太平洋SOGO」的最後一晚,這一場SOGO之爭革命,至此將從名稱上改朝換代。
從2017年9月1日起,太平洋SOGO更名爲「遠東SOGO」,8月31日深夜時分,廠商撤換櫃大舉進入,SOGO也將陸續摘下「太平洋」招牌,在寧靜中,進入SOGO百貨的新時代。(編按:SOGO表示,換招牌工程較大,會陸續更換,預計9月底前完成。)
▲SOGO忠孝館被稱爲「龍穴」,至今仍是全臺坪效最高的百貨。(圖/記者楊坊士攝)
8月下旬起,在SOGO忠孝館對面,能看到一羣羣SOGO員工拿着相機合影、自拍,他們說「太平洋SOGO掰掰,歡迎遠東SOGO」,其實換名,對消費者、廠商都影響甚小,對SOGO品牌影響也不大,但爲什麼外界反應這麼大?
最新一期「商業週刊」,以「龍穴」來形容SOGO忠孝館,這間樓高12層,白色外牆的建築物,營業面積僅1.6萬坪,卻連續近30年,創下全臺百貨坪效(每坪所能創造的業績)冠軍,斜對面的SOGO復興館,開業5年業績突破百億,到底SOGO憑什麼?
▲SOGO忠孝館每年週年慶,就是人潮保證。(圖/資料照,以下同)
SOGO靠的就是「人」 自己人與消費者
從1987年,太平洋建設引進日本SOGO百貨,開設SOGO忠孝館起,內部有臺籍、日本幹部,歷經磨合,結合日本經驗與臺灣在地消費體驗,讓SOGO忠孝館「接地氣」,自然讓人埋單。
2002年遠東接手SOGO後,內部經營團隊沒有大規模更換,徐旭東很清楚,「遠百」與「SOGO」是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他懂彼此尊重,給既有團隊空間,讓SOGO沒有陷入經營危機,反而更有資源做事。
有跟着SOGO成長的員工,能繼續爲認同的百貨打拼,而在東區30年,經營在地VIP得當,讓SOGO與主顧客產生密不可分的連結。
每一位SOGO忠孝館的專櫃人員,都有一本小本子,記錄着VIP與常客名單,在這之中,建立起人與人間的交流與互動,SOGO員工讓SOGO更好,消費者也持續回饋着。
從太平洋SOGO到遠東SOGO 下一步是⋯
遠東接手SOGO長達15年,選在SOGO的30週年之際,宣佈改名,內部原因是與太平洋建設的官司,延伸到商標權,另一方面,遠東也評估過,外界對太平洋SOGO的印象,多數都只有「SOGO」二字,前面要「冠上什麼名」,影響不大。
影響層面只有招牌、文宣物等,與廠商合約、消費者權益都不受改變。
不過對資深員工、老消費者來說,當SOGO忠孝館的白色外牆上,換下「太平洋崇光」,改掛「遠東」招牌後,總是有那麼點依依不捨。
臺灣百貨業在2017年面對嚴峻挑戰,消費者出手保守,各百貨都以「體驗式消費」來應戰,SOGO也不例外,畢竟「人」,才能決定百貨勝出的關鍵。
2017年9月1日,「遠東SOGO」營業第一天,SOGO能借此新機會,繼續走着一條持續繁榮、高成長的道路,還是企業文化也會跟着轉變,少了「實事求是」的DNA,讓所有臺北人都等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