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陸軟硬兼施 賴政府毫無解方

中國大陸今天宣佈恢復臺灣文旦柚輸陸,但必須是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和果園才符合資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初賴清德總統勝選後,兩岸即遭逢「金門快艇翻覆案」重大考驗,如今隨涉金廈海域連串事件陸續推動解決,大陸進一步開放陸客赴馬祖、金門旅遊,又選在中秋節前夕宣佈恢復我文旦輸入,兩岸關係在官方持續對抗下,民間交流的推動和恢復,幾乎都由大陸主導,我方只能被動迴應,如此是否有利於臺灣整體利益,值得深思。

二○一六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互動轉爲「官冷民熱」,此後隨着官方對抗加劇,民間往來也受影響,例如臺灣推出「反滲透法」,大陸祭出「懲獨」新規,雙方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如何處理兩岸交流中衍生的問題,對雙方來說都是挑戰。

在兩岸官方無法溝通下,兩岸問題只能由民意代表或民間人士居中穿梭,例如國民黨立委組團訪陸,傳達臺灣民間或基層訴求;金門立委陳玉珍曾對駐北京的臺媒笑稱,這半年來,她幾乎每月來一次(大陸),自稱「聯絡代表」,盡力扮演溝通橋樑。

然而,透過地方政府、民代或民間管道向大陸官方交涉和溝通仍有其侷限性,往往形成我方提出訴求或「願望清單」,而手握開放或恢復(交流)大權的陸方,則掌握了兩岸議題的主導權。

以農產品恢復輸陸爲例,去年在臺東縣長饒慶鈴奔走下,大陸宣佈恢復臺東釋迦輸陸,但如同這次恢復文旦輸陸,只限定「獲得註冊登記的包裝廠和果園」。這種模式更有利於陸方議題操作和投放利多的「精準度」。

在觀光旅遊方面,陸方也按自己進程強勢主導,陸續宣佈福建居民赴馬祖、金門旅遊等,配套措施包括金廈小三通航班的增加,可謂一應俱全,也讓恢復兩岸旅遊的壓力一下倒向賴政府。

至於涉及執法等公權力事項,陸方更是藉由海上事件強硬宣示「主權」,透過在金廈海域執法巡航,抹除我方畫定「禁、限制水域」,試圖以此否定我方管轄權。

面對北京軟硬兼施,頻頻藉由臺灣民間平臺「施力」,若賴政府始終無法找到與陸方有效溝通的方法,可預見陸方將持續透過單方面出招,主導兩岸議題,我方恐落入更加被動局面。賴政府除了發新聞稿批判中共政治操作外,有無解決困境的具體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