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開放騎樓停車 一國多制推責任 交部為首惡

交通部開放騎樓停車可因地制宜,但各縣市作法不一,民衆莫衷一是,衍生人車爭道,亂象橫生。

其中基隆開放騎樓停車,又規畫試辦街道傢俱進駐,讓擁擠的騎樓空間更狹隘,人本交通被節節進逼,淪爲笑話。

一國多制的騎樓停車規範,造就了各種亂象。北北基桃雖是共同生活圈,但騎樓停車政策都不同,「機車退出騎樓(機退)」是多個縣市的主要方向,卻也有縣市反其道而行,造成民衆困擾和執法困難。

馬路上人車爭道時有所聞,如今人車爭道還可能在騎樓上演,對人本交通原則來說簡直不可思議。臺灣過去都是車本主義,一切以車輛方便爲優先,行人被迫配合退讓;在外媒揭露臺灣行人地獄現況,各界反思後,逐漸有所改變,如今交通部不思進取統一規範,反倒行政怠惰授權地方政府,造成如今亂局,當爲首惡。

騎樓停車無法改善,問題有很多,現有配套不足,警方無心管理都是關鍵,倘若因此解決停車問題,還可勉強接受,偏偏常讓停車問題更雪上加霜,還壓縮人行空間,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基隆騎樓,地上貼「腳丫子」要求留通道,但貼紙常被壓在機車下;臺南則有停車超線亂象,不僅停車情況混亂,還造成糾紛。

因地制宜並非讓地方政府大開方便之門,停車動線動規、人行道調整、闢設道路停車空車、停車場規畫、警方取締等配套都須到位,各縣市政府也要思考輕重緩急,才能制定有效益的政策,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吃力不討好,反致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