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性新規提升運營門檻 私募強者恆強態勢愈顯

(原標題:私募強者恆強態勢愈顯)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近期各大私募紛紛落實適當性新規,以滿足監管要求。據瞭解,由於需要在系統改造、流程梳理、人員設置上加大投入,私募的運營門檻無形中提升。業內人士分析,這也將進一步強化私募基金行業強者恆強的趨勢

系統投入和管理成本增加

6月28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基金募集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自7月1日起,基金募集機構向新客戶銷售基金產品或者提供服務、向老客戶銷售(提供)高於其原有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或者服務,需按《辦法》要求執行。

此前,爲了迎接適當性新規落地,各基金募集機構已經爲此備戰多日,最近從業者狀態被概括爲“IT加班上系統,客服加班做回訪,銷售加班補材料合規加班補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各基金募集機構而言,系統投入將是一項剛性成本支出。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爲了滿足監管要求,大型私募紛紛投入自主系統改造升級,而小私募主要依託第三方外包系統來實現。

考慮到投資者主要通過互聯網等非現場方式交易基金,《指引》給予各基金募集機構一定的系統改造時間,系統改造在《指引》發佈之日起六個月內按照相關要求完成。

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機構透露,由於公司客戶中專業投資者居多,此前各項制度建設也比較規範,因此目前針對適當性新規的投入並不算特別突出,行業內比較大的私募也基本如此。

另一家大型私募機構則表示,此前公司採取的措施建議客戶來現場辦理,如果後續需要上馬遠程的“雙錄”(即錄音錄像)系統,需要採購相應的錄音錄像設備數據存儲設備,並優化系統設置,預估的投入可能要達到百萬級。

對於小私募而言,所面臨的壓力則要更大一些。雖然小私募多采用的是第三方外包系統,而這些第三方爲了爭奪客戶開打價格戰,私募在IT系統上投入相對有限。但爲了規範流程,需要增加專業人員,設置適當性管理崗位,也必然會增加相關管理人員管理成本。

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中小私募的銷售今後可能會較大地倚重代銷機構,包括大型私募的直銷也會更側重超高淨值客戶,而把購買額度小的銷售通過代銷渠道來實現。

加速行業規範化進程

目前不少私募已經感受到適當性新規短期可能給銷售帶來的壓力。“現在能按適當性要求走一遍流程來買產品的客戶,那絕對都是真愛。”上海一傢俬募機構人士表示,不過,從中長期來看,適當性制度的建立,必然會加速行業規範化進程,也會使得行業強者恆強的態勢更加凸顯。

對於私募基金行業強者恆強的態勢,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爲,近一年多來,私募基金向強者集中的現象越發明顯。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一是投資者對私募這一形式逐漸瞭解,二是一些私募形成了鮮明的風格,管理好了投資者的預期,經受了市場考驗。相信用不了幾年,千億級的私募公司將出現。那個時候,私募基金的“階層固化”將出現,新進入者將更爲艱難。

其實,數據也佐證了這種判斷。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9112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4541只,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其中,證券私募7696家,管理基金實繳規模2.34萬億元,平均管理人規模3.04億元,這一數據相比2016年12月底是下降的。

然而,另一個數據顯示,100億元以上管理規模的私募基金機構在增加。截至今年5月底,按正在運行的私募基金產品實繳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5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83家,管理規模大於100億元的有166家。這一數據明顯高於2016年年底,當時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39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57家,管理規模大於100億元的有133家。這也直接表明,強者恆強的趨勢在私募行業中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