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綜藝《交換空間》,毀了多少人的家
在 90 後的童年記憶中,有部非常特殊的綜藝——《交換空間》。
這檔綜藝由節目組出錢,在設計師和裝修團隊的幫助下,讓兩個家庭互換房子進行裝修改造。整個過程中,“家”被包裝成了一個巨大的盲盒,直至最後一刻,業主們才能知道自己家被改造成了什麼樣。
小時候,每當我看到業主摘下眼罩後喜極而泣的畫面,都堅定了將來要買房參加交換空間的想法。
長大後卻發現自己買不起房,交換空間也已停播多年。
懷舊的我,決定帶着童年濾鏡重溫《交換空間》。這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幻想過自己家參加節目,甚至哭着要媽媽報名,還有人因爲這檔綜藝,有了做家裝設計師的夢想。
但是除了懷念,也有很多人在吐槽。
回看這部童年神綜,我才發現——
如果拋開童年濾鏡聊裝修,《交換空間》的確有很多不對勁的地方。
童年神綜
的翻車
今天再看《交換空間》,我突然意識到,除了那些喜極而泣,興奮相擁外,這裡也有很多無處安放的尷尬和難以啓齒的髒話。
因爲這裡,總有些設計師不顧業主死活的自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甚至是詭異的裝修風格。
其中一期是要重裝兩套婚房, 藍方設計師擅長“大膽的顏色對比”,到收房環節,果不其然。
走進小家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面的綠色牆壁,上面鑲嵌着復古紅磚搭成的電視牆,一旁白色餐桌搭配黑色桌布,擺放着銀色底座固定的中式紅色蠟燭,不遠處的西式刀叉在昏暗的燈光下閃着詭異的亮光。
嗯,對比強烈,也夠大膽。女主人剛摘下眼罩,立馬就哭出了聲“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很難說這不算是套合格的婚房,畢竟恐怖氛圍可能有助於增加夫妻感情?
另一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設計師命名爲“藍色夢幻”的家。
這個原本樸素的小家在經歷設計魔改後,多了座奢華的水晶吊燈,在茶色玻璃背景牆的反射下顯得尤其炫目。大紅色沙發則配上了小巧的紅色高跟鞋茶几。
整體感覺就像是走進九十年代的KTV,不來上首土嗨神曲,似乎都對不起設計師嘔心瀝血的創意。美中不足的是電視太小,得低着頭才能看清歌詞。
電視牆的藍色發光體,更是設計師的得意之作,唯獨男屋主被驚得一身冷汗:“感覺溫度都下來了。”
作爲一名嚴謹的家居編輯,我抱着這可能是業主獨特審美的想法,找到了這期開頭的片段。結果發現,業主喜歡清新自然的現代簡約風,還特意交代不要大紅大紫,顏色特別誇張的裝修風格。
再看這紙醉金迷的KTV包廂,我對業主的開放包容肅然起敬。
當然,不是所有參加《交換空間》的設計師都熱衷於五顏六色,也有設計師獨愛“低調的奢華”。
這期的男主人希望家中帶有書卷氣的文化氛圍, 女主人則喜歡溫馨浪漫的夢幻風。設計師將兩者進行了高難度結合,完成作品——黑色誘惑。
整個家以黑色爲底色,鎏金作爲點綴,正對飯桌的黑色背景牆,鑲嵌着形似符咒的鎏金圖案,左邊牆上懸掛着業主的巨型黑白婚紗照,白色飾品在黑色畫板上拼湊起一個“家”字,靜靜倚靠着牆面。
乍一看是挺“誘惑”,但仔細端詳,總感覺透露着一絲詭異。
除此之外,交換空間中還有很多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小巧思。
有一期,業主摘下眼罩環顧四周,發現一切還算正常,一口氣還沒鬆完,擡頭髮現,自己的藝術照被不規則地鑲嵌在了天花板上。
隨着屋主驚訝的目光,見多識廣情商一流的主持人也陷入了沉默。爲了緩解尷尬的氛圍,屋主也只能苦笑着說“很有創意”。
不知道屋主回家後躺在沙發上看着天花板時,會不會陷入“當你凝視自己,自己也在凝視着你”的哲學思辨。
還有一期,攝像師正對着裝修後的藍色夢幻燈帶進行360度特寫,另一邊的屋主卻忍不住發出了驚呼:“這讓我怎麼打掃衛生”。
原來,這位屋主是交換空間的忠實粉絲,看過幾十期節目的她特意交代設計師,不要格子類的設計,打掃起來太難。
結果確實沒有格子,只是牆上多了這個裝飾品。格子雖然不好打掃,但好歹能儲物,這一條高度抽象的裝飾品,除了落灰一流,實在想不到它能發揮什麼作用。
類似的設計還有很多。
比如設計師打造爲“林中漫步”主題打造的穿衣鏡,一定要用“樹幹”裝飾成這樣。
本來上班就煩,每天出門前還要在鏡子裡看到“七零八碎”的自己,代入一下,真的快碎掉了。
震撼我的還有這個設計——盤踞在轉角處的不明黑色反光體。
據設計師介紹,這是一個意向性的煙囪,像壁爐一樣,起到了把兩個空間連結起來的作用,此時我就跟屋主一樣,捂嘴震驚的同時充滿驚異和不解。
這兩條盤踞在天花板上的大蟒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你一定想不到,這是爲愛好音樂的業主專門設計的抽象音符。
還有《交換空間》時尚潮流單品TOP 1——壁爐。
即使客廳已經小得鞋櫃都裝不下了,設計師也要用紅磚堆砌的假壁爐圓屋主一個美式鄉村夢。
要說最剛的,還屬這位來自新加坡的設計師丹尼爾,擁有衆多頭銜的他一出場就語出驚人。
女主人在裝修前表達了對小碎花的喜愛,他直接表示“絕對不會用”,把房子裝修成了由灰色復古牆紙、藍色烤漆玻璃牆、紅色門簾混搭而成的工業風。
收房時,面對女主人崩潰,設計師卻語重心長地說:“想想你老公,他不容易”。
面對這類奇葩設計,重溫《交換空間》的網友們也紛紛開始吐槽。
其實,網友們吐槽的不是當時的審美。
作爲很多人的家裝啓蒙,交換空間讓我們第一次見識了田園、地中海、美式、簡約等中各式各樣的裝修風格,讓我們知道,原來家能如此豐富多彩。
我們不滿的是隻爲設計師的主題而服務的裝修。
畢竟,沒有誰會願意和自己朝夕相處的房子單純成爲設計師“發揮才能”的實驗品。
水土不服
的設計
多年後,《交換空間》退出歷史舞臺,只留下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傳說。另一檔家裝綜藝《夢想改造家》接棒,剛播出就好評如潮,前三季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
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節目的理念——爲屋主的需求服務。
與《交換空間》只改變家裝風格不同,《夢想改造家》聚焦於空間改造,解決屋主的居住困難。一些老舊蝸居經過設計師之手,被改造成寬敞明亮、功能齊全的“豪宅”。節目效果之驚豔,堪比劉謙的春晚舞臺。
改造前
改造後
但當屋主的需求不再被重視,這部從開播就很受歡迎的節目也無可避免地翻了車。
某期的屋主是一對西北農民夫婦,他們拿出了自己和子女們辛苦攢了大半輩子的錢參加節目,從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希望得到一套氣派的小洋樓,改善自己和老伴的居住環境,也能讓子女們回家團聚時感受到家的溫馨。
大爺期待的小洋樓
結果設計師爲了滿足自己的“藝術追求”,大手一揮,花費132萬給大爺建了一座敘利亞風紅磚房,還美其名曰高級感、設計感。
紅磚牆搭配斑駁的地面,不僅和大爺的需求相去甚遠,也不適合西北的氣候環境。
住在這裡唯一的好處是省電,夏天不用開空調,大爺的心已經拔涼了。
相較於上個設計師的沉浸式自嗨,設計師青山周平則把屋主的需求放在了心上,卯足了勁想改造出適合他們的居住環境。
青山的態度和能力令人敬佩,卻沒有考慮到屋主一家的生活習慣,這也導致了當初令人驚豔的逆天改造,在一年後的回訪中讓人大跌眼鏡。
胖大嬸一家五口人居住在南鑼鼓巷35㎡的小屋內,四處都堆放了雜物。青山周平將其變身爲三室兩廳的小複式,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茶室一應俱全。
改造前
改造後
收房時,胖大嬸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網友們也直呼逆天。
但一年後,節目組再次來到胖大嬸家回訪,只見用來採光的玻璃天窗下晾滿了衣服,整個屋子顯得昏暗雜亂,原本的浴室門也被拆掉。青山當初爲每個家庭成員設計的私人空間更是亂成了一鍋粥。
胖嬸老伴的茶室成爲了女婿的房間,外孫女的房間成了雜物間,而原本用來給外孫女學習的房間,現在變成了胖大嬸的臥室。
當設計師青山頂着一張苦瓜臉強顏歡笑時,網友們的怒氣值也達到了頂峰,紛紛吐槽胖大嬸一家糟蹋了設計師的心血,其中不乏“活該生活沒品質”的攻擊。
一開始,我也和吐槽的網友感同身受,但隨着鏡頭的深入,我逐漸意識到,房子是給人住的,而不只是設計師的作品。
就浴室門而言,胖大嬸一家體格都比較大,不拆除就進出不便。客廳的多功能榻榻米美觀又實用,但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坐在榻榻米上看電視,不如一個可以靠臥的沙發來得實在。
對於35㎡的家來說,茶室可以是胖大嬸老伴的“一時興起”,卻不能只作爲喝茶使用。
青山的設計無疑是優秀的,胖大嬸一家也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唯一的問題是兩者不匹配。
以收納爲例,就是要梳理清楚業主會把什麼樣的東西帶回家,如何使用這些東西,不用的東西該放到什麼地方,並且這些會隨着家庭成員的成長和老去而發生變化。
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兼具細節,才能得到一個易於居住的住宅。
好的設計
是從人出發
其實,《夢想改造家》中的大多數改造都通過了時間的檢驗,也不乏充滿人文關懷的優秀案例,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充分考慮到了“人”對住宅的影響。
第十季的節目中有這樣一個特殊家庭。何阿姨今年七十多歲,丈夫在二十多歲時患上了漸凍症,十幾年後,十歲的女兒殷華也出現了和父親一樣的症狀,甚至更爲嚴重。
有着“小天使”之稱的設計師本間貴史出手,對這個家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爲了輪椅能夠暢行無阻,本間加寬了門框,地面坡度也做了處理,牆面上的扶手則爲逐漸年邁的父母提供了更多安全保障。
貼心的本間還量取了每位家庭成員的身高,打造了可調節高度的儲物架和晾衣架。
疾病不僅帶來了病痛,在這個過程中們還有作爲人的尊嚴的喪失。
意識到這一點的本間,改造了淋浴房的無障礙設施,讓殷華能夠獨立解決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全新的護理牀也能讓她不用媽媽的幫助就可以坐起來。
每處細節都體現着設計師以人爲本的考量和關懷。
還有一期,委託人張女士承擔着照顧三位家庭成員的重任。
女兒先天殘疾,雖然能夠獨立行走,可心智卻只有1歲,80歲的母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症,90歲的父親則身患帕金斯綜合徵,如廁都需要協助。
丈夫長期在外工作,只有張女士在家照顧。家裡視野盲區多,高強度的看護和一直緊繃的神經讓張女士沒有一個晚上能睡個好覺。
除了本間貴使在適病化、適老化改造上的穩定發揮。最讓我動容的,是本間特意爲張女士設計的梳妝檯。
始終爲家人辛苦付出的張女士,卻從來沒擁有過屬於自己的空間,梳妝檯不大,難得的是,設計師看到了人的尊嚴和需求。
好的設計從來都是從人出發,以人爲本。
這也是住範兒一直以來認同並執行的理念,也只因如此,我們才能完成很多高質量的老破小改造、奇葩戶型改造、二手房翻新,其中也不乏一些適老化、兒童房設計。
比如,通過戶型改造盤活全屋採光,使50㎡的上海老破小變得更易居住。
圖源:住範兒真實人家
改造北京35㎡老破小,給8歲女兒營造了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改造後的家仍然不大,但能讓一家三口和姥姥舒適地生活。
圖源:住範兒真實人家
家是服務於人的,而不是人服務於家。一切設計都應該從重房屋主人的需求和喜好出發,就像本間貴史爲張女士設計的梳妝檯,很多時候,這些設計並不會和創意一樣自動出現,重要的是,作爲設計師,應該看見那些需求和處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