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與“遠方”(人民論壇)
(原標題:“故鄉”與“遠方”(人民論壇))
車頭是夢想,車尾是故鄉。一名攝影師拍攝的萬千遊子開車過境安徽,返回工作崗位的視頻引發關注。
遠赴他鄉,追尋“遠方”,那裡有生計、有夢想;而無論走得多遠,都還有個魂牽夢繞的故鄉,那裡有父母、有老屋,有抹不掉的鄉愁與童年記憶。視頻中,車燈匯成一條燦爛星河,奔騰向前,令人感慨。
過年前返鄉,過完年返崗,無數人正是這樣在故鄉與“遠方”之間往返奔波,構築了年復一年的奮鬥人生,催生出“世界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春運現象。
然而,與許多人印象中的“背井離鄉”“漂泊異鄉”等有別,亦與一些人的“故鄉只在鄉村與西部、‘遠方’只在城市與東部”等固有認知不同,新時代以來的追夢人,其“故鄉”與“遠方”的內涵發生了新變化。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活力的中國。
在北京攻讀考古專業的湖南女孩鍾芳蓉,畢業後遠赴甘肅敦煌,矢志在大漠中爲熱愛的考古事業奉獻青春。
上海青年汪星宇,留學回國後創辦名爲鄉村筆記的企業,奔走於天南海北的山鄉,幫助城裡人讀懂鄉村,幫助鄉村孩子感受城市。
湖北創業者馮驥,畢業後輾轉不同城市,最終在浙江杭州紮下根,和團隊潛心製作、打磨,成就現象級國產遊戲《黑神話:悟空》,實現了兒時夢想。
…………
這樣看來,你的故鄉,可能是他的“遠方”;你的“遠方”,也可能是我的故鄉。
當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越來越多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城市生活;當互聯網和交通網“雙網密織”,邊遠山鄉也能成爲發展前沿;當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構建,各類生產要素充分涌流……更健全的制度機制、更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施展抱負、揮灑青春的空間足夠寬廣。
當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紮實推進,鄉土中國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孕育新的希望;當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穩步實施,人們在適合的地方紮根就能成就一番事業……戰略引領、政策護航、經濟振興,大江南北處處有舞臺、處處可以播種夢想。
今天,越來越多年輕人把故鄉也變成了“遠方”。貴州臺江檯盤村,依託賽事打造的“村BA就業創業街區”,吸引外出務工青年返鄉,投身住宿、餐飲、民族工藝品製售等領域,也爲本地創造就業崗位。廣西柳州,95後“航空地勤小姐姐”顏茜茜回鄉後變身“筍丫頭”,聯合高校專家對傳統酸筍製造工藝進行升級,爲當地螺螄粉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時代的中國海闊天高,結合自身優勢和地區特點,哪裡都可以成爲紮根奉獻的土壤,哪裡都可以成爲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追夢不停,奮鬥不歇。人生的成長與成就基於此,國家發展的活力與潛力也源於此。正如有專家評價的那樣,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流動的紅利。
展望中國式現代化熱氣騰騰的未來,一個生生不息的流動中國,一個承載年輕人夢想的活力中國,必將書寫新的時代篇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3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