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歷史建築不老 活化再利用4個案獲獎
北埔姜阿新洋樓述說的家族故事,因電視劇《茶金》而廣爲人知。(文化部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不論公部門或私部門,都不妨視古蹟歷史建築的管理維護爲使命。文化部「112年度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8日舉行頒獎典禮,4個得獎個案除了在管理維護上表現卓越,更展現不同的再利用創意與巧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於頒獎典禮上表示,這次獲獎單位的經營模式跨越公部門與私部門,可看出根據個案文化、歷史脈絡,規畫出不同的再利用方式。如失而復得的北埔姜阿新洋樓,如今透過後代家人的導覽,述說着家族的記憶與北埔的歷史文化;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轉型成嘉義市立美術館後,將嘉義美術史與人文內涵包容其中,作爲城市美術館,以新舊建築並陳的姿態迎接市民與旅人。
後壁黃家古厝是難得一見,爲住宅使用且保存完整的私有文化資產,終年大門敞開,市井小民、古蹟建築學者絡繹造訪,已然是臺灣公共財;佇立於高雄港邊的棧二庫、棧二之一庫由倉庫轉型爲餐飲、文創、旅宿合一的複合式商場,以高雄港記憶爲主軸,在商業經營與文化之間取得平衡。
112年度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共計35處報名,文化部對個案進行實地訪視勘查作業後選出13處入選個案,最後選出4處脫穎而出的管理維護優良個案。文化部期望在鼓勵文化資產管理維護者、經營者的日常管維用心外,也期望活化文化資產,促使大衆得以親近,達到文化資產永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