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時間那麼早,上朝的文武百官住在哪?上完朝又去哪工作?

在中國古代,官員們上朝是非常重要的活動,早朝不僅僅是皇帝與大臣商討國家大事的時間,也是整個國家政治運作的核心環節之一。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古代的朝會時間爲何如此之早?那些文武百官們住在哪裡?他們上完朝後又去了哪裡?

文武百官怎麼上朝?

說起古代的上朝時間,真是一件讓現代人難以想象的事,早上五點起牀上班已經算是“早起”,可古代官員們的早朝時間往往比這還要提前。

在清朝,官員們通常是在卯時(大約早上五點到七點之間)上朝,而晚清時,光緒皇帝爲了多鍛鍊一下,慈禧太后直接把上朝時間調整到了寅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到五點之間。

如此一來,官員們往往需要在凌晨兩三點鐘就起牀準備,洗漱、穿戴官服、整理儀容,匆匆趕往皇宮。

沒有手機鬧鐘提醒,也沒有汽車或地鐵代步,官員們只能靠自己的生物鐘和馬匹、步行趕路,爲了不遲到,很多人不得不提前幾個小時出發,尤其是住得遠的官員,要麼早早趕路,要麼乾脆在宮殿附近買房子“蹲守”。

大概情況就是在一個冬日的清晨,天還沒亮,寒風刺骨,街道上漆黑一片,官員們腳步匆匆,披着厚厚的官服,手中提着燈籠和馬鞭,心裡還得擔心是不是今天又會被皇帝隨時提問,這不僅是身體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巨大壓力。

不同朝代的上朝頻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周朝的官員幾乎每天都要上朝,體現了當時對禮儀的極度重視,到了漢朝,官員上朝的頻率則降到了每五天一次。

唐朝規定,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每月初一和十五必須上朝,明太祖朱元璋則要求官員每天都得上朝,勤政的他甚至會偷偷觀察官員的表現,稍有不慎便會受到嚴厲懲罰。

不過隨着朝代更替,皇帝對上朝的興趣也有了變化,明朝的嘉靖、萬曆皇帝甚至常年不上朝,官員們也漸漸鬆懈了下來。

清朝時,雍正帝減少了親自主持御門聽政的次數,政務逐漸由軍機處負責,皇帝只會召見少數重要大臣。

這樣一來,上朝的頻率也減少了,官員們的生活似乎變得“輕鬆”了一些,然而工作量卻是隻增不減。

既然上朝時間那麼早,官員們住在哪就顯得尤爲重要,沒有交通工具,靠兩條腿或馬匹趕路,如果住得遠,時間上根本來不及,因此許多官員會在靠近皇宮的地方置辦房產,方便上朝。

比如清朝的權臣和珅,他的府邸距離皇宮只有六裡地,步行也不過半小時的路程,居住在皇宮附近,既能保證快速趕到,也能在緊急時第一時間進入皇宮處理事務,那些住得遠的官員,條件稍微好點的會選擇騎馬或坐轎子,條件差的只能靠步行。

另外,清朝時爲了方便重要官員趕路,像親王、軍機大臣等大人物還會有專人打燈引路,普通小官員則會跟在這些大人物後面“蹭燈光”,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蹭順風車”,雖然燈光不多,但也算是“方便”了許多。

那麼官員們上完朝後去哪工作?

上完朝,官員們的工作纔剛剛開始,早朝只是一天工作的第一步,更多的政務還等着他們處理,大臣們通常會回到各自的衙門繼續辦公,批閱奏摺、接待來訪、回覆各地的事務,忙上半天是常事。

具體來說,像六部的官員們(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戶部、吏部)會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門,繼續監督國家的各項事務,有些高級官員,比如軍機大臣,早朝結束後,直接進入軍機處繼續辦公,處理更爲機密的政務。

而對於皇帝特別信任的大臣,比如清朝的張廷玉、和珅等人,早朝之後還要留在皇宮裡繼續處理事務,一忙就是一整天,甚至很多時候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家。

官員的工作時間之長,完全不亞於現代的“996”,加班更是常態,尤其是在國家有重大事務或戰事時,官員們常常連覺都睡不好。

不去上朝會怎麼樣?

古代朝堂上,禮儀規矩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遲到是絕對不允許的,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遲到的官員不僅會被罰款,嚴重的還會被體罰。

在明朝,朱元璋時期,若是官員遲到累計超過二十次,便會被打板子,甚至可能因處罰過重而喪命。

其次,上朝時不能隨便說話、吃東西,連上廁所都是不允許的,因此許多官員爲了避免尷尬,上朝前會選擇禁食禁水。

朝堂上的氣氛極爲緊張,皇帝隨口提問,官員必須對答如流,否則可能面臨嚴厲的懲罰,一個小小的失誤,便可能影響官員的仕途。

唐朝時,如果官員無故缺席早朝,可能會被罰掉一個季度的俸祿,宋朝相對寬鬆一些,遲到或缺席的官員有時只需要寫個“檢討書”或者被關在家裡反省幾天。

朝堂上還有專門的監察御史,負責監督官員的行爲。一旦發現官員言行不端,便會記錄在案,隨時準備彈劾,這種嚴密的監察制度,讓官員們如履薄冰,不敢有任何懈怠。

所以上朝對官員們來說,不僅是身體上的考驗,更是精神上的巨大壓力,每天凌晨兩三點起牀趕路,不能吃喝,衣着整齊,站在朝堂上要保持高度集中,面對皇帝的隨時提問,還要應對來自其他官員的競爭和攻擊,這種緊張的氛圍,讓很多官員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

除了上朝,官員們還要處理大量的政務,早朝結束後,回到衙門繼續工作,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明清時期,像和珅、張廷玉這樣的高官,幾乎每天都要加班,很多時候甚至夜深了還在處理公務。

雖然古代的官員不需要像現代人一樣應對複雜的電子郵件和電話會議,但他們要面對的是皇帝的直接問責和同僚的競爭,稍有不慎,便可能仕途盡毀,因此官員的生活絕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悠閒。

拿古代官員的生活與現代職場相比,雖然工作內容不同,但其中的壓力和勤勉精神卻有相似之處。

現代職場的會議雖然不像古代上朝那樣頻繁且嚴格,但工作強度和責任感依然不可小覷,現代職員面對的是客戶、上司,而古代官員面對的則是皇帝和百官,二者的壓力源雖然不同,但都需要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能力。

不過相比古代官員的“996”工作制,現代職場的考勤制度已經寬鬆了許多,遲到早退固然會被扣工資,但不至於挨板子或丟掉性命,即便如此,勤奮工作、敬業負責依然是現代職場中的核心品質。

古代官員的上朝制度,看似是一項繁瑣的禮儀制度,實則是古代政治運作的核心,上朝不僅是官員們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也是皇帝掌握國家大事的關鍵時刻。

雖然上朝時間早、禮儀繁瑣、壓力巨大,但正如現代職場中的勤奮工作一樣,古代官員們也必須面對這些挑戰,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