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易勢:寧德時代的困局與突圍

《投資者網》王健凡

曾毓羣的身影,在這個夏天格外引人注目。

2024年4月,北京車展上,這位常年低調的寧德時代掌舵人罕見地頻頻現身,與新能源車企大佬們談笑風生。

6月底,他又出現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圓桌會議上,就市場熱點問題悉數迴應。其中,面對"卷王"的戲稱,曾毓羣表述的"卷"代表價格競爭,而奮鬥並非"卷",卻難平質疑之聲。

從"奮鬥100天"到生產線停工傳聞,種種跡象似乎預示着寧德時代正站在艱難的十字路口。

事實上,市場對寧德時代的質疑從未停歇。從產品同質化到價格戰,從車企客戶自研電池到新技術崛起,一系列挑戰正在侵蝕着這家行業龍頭的優勢地位。

時代風雲變幻,寧德時代能否繼續保持其"寧王"的地位?這個問題,恐怕連曾毓羣自己也難以確定。

暗流涌動

輿論漩渦中,寧德時代的爭議並未隨時間褪去。相反,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家電池巨頭的"卷",愈演愈烈。

在新能源產業的風雲變幻中,寧德時代當下的處境十分奇怪:一邊是令人矚目的業績,一邊是日益加劇的市場焦慮。

2023年,寧德時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營收首次突破4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2.01%;淨利潤也達到441億元,同比增長43.58%。

步入2024年,其市場份額繼續攀升。據SNE Research數據,僅在年初的五個月內,寧德時代的全球市場份額就增長了2.3個百分點,達到了37.5%。毋庸置疑,寧德時代仍然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然而,在看似領先的表象下,行業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來自車企的降價壓力與日俱增。曾幾何時,在電池供不應求的“黃金”時期,寧德時代還能憑藉強大的議價能力頂住車企的壓力。但如今,站在行業頂峰的它,卻成爲其他企業虎視眈眈的焦點。

一方面,下游車廠紛紛通過自主研發或戰略投資,謀求在三電領域的垂直整合。另一方面,二三線電池企業的產能也陸續建成投產。面對衆多不願爲寧德時代“打工”的車企,寧德時代的壓力與日俱增。

在這一波變革中,比亞迪的舉動尤爲矚目。2021年,比亞迪推出了磷酸鐵鋰刀片電池,引領行業從追求能量密度轉向更注重成本的方向。雖然寧德時代還憑藉三元電池把持高端車型市場,但電池格局已悄然生變,磷酸鐵鋰電池佔比攀升至七成。

與此同時,廣汽、上汽、長安、吉利、蔚來、小鵬等車企紛紛亮出自研電池的大旗,意圖將動力電池納入自己的垂直供應鏈管理體系。這導致寧德時代與車企訂單"捆綁"的商業模式愈發不穩定。

市場格局的變化,直接反映在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上。從2021年的95%,到2022年的83.4%,再到2023年的70.47%。如何爲這些過剩產能尋找出路,無疑是寧德時代當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種種跡象表明,動力電池市場話語權正從寧德時代一家獨大,向更加多元化的企業陣營轉移。寧德時代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躺贏”是不切實際的奢望,焦慮下的“卷”纔是無奈的選擇。

從幕後到臺前

“卷”的背後,反映的是寧德時代正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鞏固自身地位。

首先,寧德時代還在繼續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

6月18日,北京時代電池基地的開工。該基地由寧德時代聯合北汽、京能、小米等共同投資。其中,寧德時代佔股51%,其他三方則分別持股39%、5%和5%。

共同投資建廠是寧德時代綁定車企的方式之一,通過與主流車企合資建廠,寧德時代雖讓出部分電池廠股份和盈利,卻也得以穩定電池供應,實現了利益共享。事實上,這樣的合作模式在寧德時代並非首次。此前,上汽、長安、廣汽、一汽、東風等國內一線車企,都曾與其攜手,共建電池工廠。

其次,一個比較大的轉變是,寧德時代開始加碼終端消費者(to C)。

從機場、火車站的廣告投放,到神行電池的發佈,再到"CATL Inside"標識的推廣,寧德時代正在多維度構建其消費者品牌。今年1月,寧德時代宣佈未來猛士917車型將印上"CATL Inside"的標識,展現出其強推自主品牌戰略的決心。

"CATL Inside"戰略的背後,是對"Intel Inside"模式的借鑑。然而,寧德時代能否複製Intel的成功,還取決於其能否在技術和市場上取得類似的壟斷地位。這場面向C端的營銷攻勢的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

事實上,作爲供應商,寧德時代原本並不需要直接面向C端市場。但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品牌戰略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決策,寧德時代希望能夠增強對整車廠的議價能力,進而維護自身的盈利水平。

而C端市場策略的推進並非沒有代價。儘管寧德時代的營收和利潤在2023年保持了增長,但其業務的毛利率持續下降,僅動力電池系統的毛利率已從2016年的44.84%下降至2023年的22.27%。同時,此舉可能會引起車企客戶不滿,通過消費者向車企反向施加壓力難免有店大欺客之嫌。

最後,寧德時代還在積極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尋找第二、第三增長曲線。

目前看來,滑板底盤和換電是其重點佈局的兩個方向。此外,寧德時代還將觸角伸向了水上和空中交通領域。2022年11月,其成立子公司專攻電動船舶;2023年7月,又與中國商飛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電動飛機。

目前看來,在"卷"的賽道上,寧德時代仍面臨諸多挑戰。多管齊下的背後,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市場拓展等,都還是擺在這個行業巨頭面前的重要課題。

大浪淘沙

產業浪潮中,寧德時代的“卷”讓人唏噓。作爲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軍者,它的主動出擊,實則是一場艱難的守成之戰。

畢竟,產能出清的殘酷現實並不會對任何一個"王者"網開一面。正如光伏、面板、存儲器行業曾經歷過的,"擴產—降本"的循環往復如同一場無休止的淘汰賽。

昨日的勝利者,今天可能已站在懸崖邊緣,明日或將被大浪無情沖走。"降本增效"的口號縈繞耳畔,這似乎是一種宿命,一種無法擺脫的內卷循環。

歷史濃縮的輝煌往往令人迴腸蕩氣,然唯有親歷者方能體會其中的辛酸與艱難。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場還看不到終點的競逐中,寧德時代能否守得雲開見月明,還需拭目以待。(思維財經出品)■

寧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