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對公營事業的政策作爲亟待檢討與反思

工商社論》

自從今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迄今未見緩解。俄烏雙方固然陷入進退失據的困境,而全球燃料成本大漲,讓揹負穩定物價政策任務的臺電與中油兩大國營事業,出現鉅額虧損,堪稱是躺着也中槍的最佳寫照。同時也印證兵兇戰危的論述,在今天全球一體的情境下,其影響層面不只舉世各國均無一能倖免,甚至各行各業也都必需具有相應的風險意識,以及面對危機處理能力的考驗。

於此,姑且以臺電、中油目前所面臨的鉅額財務虧損如何應對做爲案例檢視。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9日在進行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濟部及所屬單位預算審查時,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岱樺就直接針對臺電、中油麪對全球燃料成本飆漲,指出如果臺灣的油電價格未能完全反應成本及時調漲,推估到今年年底,兩家公司的虧損恐怕都將超過2,000億元。面對這樣的困局,林委員固然也很理性的表示,在反映真實成本和穩定物價之間,如何決策確實很難取捨。但身爲民意代表,她只好優先反映,擔心是否會影響臺電與中油員工績效獎金的發放?並具體表態,支持及督促經濟部對油電員工仍應發放績效獎金。

面對委員的關切與質詢,列席備詢的王美花部長,自然也就只能如響斯應的明確迴應,表示雖然公營事業績效獎金的發放有其審議機制,但在感謝臺電、中油承擔成本辛勞的同時,政府將會朝着仍然發放績效獎金的方向研議,並不會影響臺電、中油員工的權益。

檢視立委和部長的這一番詢答,平心而論其實並沒有什麼新意。在廣義的政府公營事業體系中,相較於民營企業必須以能否盈利做爲經營績效的優先指標;公營事業則還需額外承擔配合政府政策的任務。譬如公股銀行或非營業基金,面對當前股市暴跌,民營銀行或外資紛紛撤資時,在主管部會一聲令下,卻只能硬着頭皮注資救市。從而即使整體經營效率、獲利不如民營銀行,但基本上卻都不致於影響員工年終績效獎金的發放。更誇張的案例,則是同屬國營事業體系的臺鐵,在政策前提下票價多年因未能與時俱進的調漲以反映成本而致長期虧損。但即使臺鐵的營運連年出現赤字,可是員工照樣可以領取年終獎金。

進一步反思政府公營事業體系,以維持物價穩定與不犧牲員工權益爲主軸的營運模式,其實相沿多年,儼然已經成爲另類的「新常態」。甚至即使臺灣民主化後已歷經三次的政黨輪替,但這種特殊的營運模式及政策思維,卻是堅若磐石。然而,畢竟當前全球脣齒相依、禍福與共的情境,已經迥異早年只需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時代,因而政府的決策思維自然也要與時俱進,跳脫既有的框架,朝向極大化兼籌幷顧的新治理模式。

首先,檢討當前有關公營事業的這種「新常態」營運模式,包括不能如實的反應油、電成本,或不敢調漲公共交通票價,除了要承擔營運赤字的後遺與補貼,以及一旦資不抵債最終還是要由全民承擔的無奈之外,更嚴峻的是偏低的油、電價及票價,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影響政府設定於2050年實現零碳排的承諾。

其次, 立委所關切是否會因而影響中油、臺電員工績效獎金的發放,固然不容忽視。畢竟這兩家國營事業營運虧損,主要是源於維穩物價的政策考量,於員工而言乃是「非戰之罪」。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後遺,則是會否因而加劇員工「鐵飯碗」的保守心態,甚至兩公司的高管也因而更不在意要與時俱進的推動改革、提升經營績效,這也可以從公營的臺鐵連年虧損而窺見一二。

再者,做爲臺電、中油兩公司主管部會的王美花部長的迴應,固然給足立委面子,也可以產生安定兩公司員工軍心效應。但從更高層次來看,這其實只能算是公共決策的「短線操作」而已。更直白的推測,在連年選舉的壓力下,她又何必費力而不討好的對合理提升油電價格進行規劃。

綜而觀之,不論是公共決策有違永續經營原則,無視公務人員鐵飯碗心態,以及只在意於短線操作,恰是實施民主政治反而容易衍生的病竈。如何兼顧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以及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不致債留子孫,正是當政者不容迴避的課題。而如何知道也能做到,則更是民主選舉制度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