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社評丨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監管追着痛點走

【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監管追着痛點走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吳迪

在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等多重風險上“排雷”,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是網絡空間治理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爲期兩個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針對短視頻、直播平臺、社交平臺、電商平臺、應用商店、兒童智能設備、未成年人模式等六個環節突出問題,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密切關注涉未成年人問題新特點新表現,對各類違規行爲保持高壓態勢,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健全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未成年網民成爲網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暑假“神獸出籠”的當下,“清朗”專項行動劍指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十分必要。

清朗的網絡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在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等多重風險上“排雷”,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是網絡空間治理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自2021年以來,打擊網絡水軍、規範網絡傳播秩序等一系列“清朗”專項行動持續推進。今年開展的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是近年來這一行動的延續,也是對今年初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貫徹落實。

互聯網時代,未成年人的網絡世界出現不少問題,有的成爲輿論關注熱點,比如,電子學習機爲增強用戶黏性而內置遊戲、暗藏不健康信息;網遊以積分排行、功能解鎖、背景更新等爲名誘導過度消費;網上“掛人”“開盒”背後往往與索要錢財等相關;一些網紅博主爲了流量而編造網絡黑話、低俗流行語,向未成年人傳播不良价值觀,等等。

縱觀歷年“清朗”專項行動,可以清晰地看到,監管與時俱進,時時追着痛點走。最初,專項行動聚焦在“與學習無關的內容”上,後來延伸到整治網絡欺凌、打擊網絡暴力,以及推廣“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模式”等。今年的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內容更豐富、目標更具體、指向性更強。關注的平臺既涉及短視頻直播領域,也有社交領域和消費領域;關注的內容有“擺拍校園霸凌視頻,將校園霸凌行爲娛樂化”,對未成年人實施“網絡廁所”“人肉開盒”,向未成年人售賣軟色情手辦文具、動漫周邊等商品,還有“未成年人模式”防逃逸措施不完備,等等。

持續打擊涉未成年人的網絡問題,釋放出鮮明的信號:網絡空間,別打孩子的主意!

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律制度,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頂層設計。公安、網信等有關部門持續開展“清朗”“淨網”“護苗”等專項行動,整治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的網絡亂象,形成有力震懾。各網絡平臺積極配合,出臺相應的網絡社區管理規定。“組合拳”打下來,對破解網絡生態新問題、新風險,呵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快樂成長,取得了顯著成效。

接下來,相關方面還要在尊重“網絡原住民”成長規律,保障其數字權利,引導其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同時,通過合理設置權限、科學分配責任等方式進一步規範網絡空間秩序,構築起堅實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屏障。尤其要盯緊新問題,持續發力,針對部分聊天軟件、小衆APP存在網絡詐騙、隔空猥褻等問題,以相貌PK、運勢測算等應用宣揚封建迷信甚至兜售整形廣告等問題,都需要更有效的整治行動。

建設好青少年聚集的網絡平臺,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必須構建多方參與、及時整治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格局,讓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等保護體系釋放效能,匯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強大合力。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