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發行現“冰火兩重天” 權益基金新發僅佔1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隨着權益市場賺錢難度加大,發行失敗、延長募集期的權益基金數量不斷增加。

6月18日,圓信永豐基金公告稱,截至2024年6月17日,圓信永豐興盛混合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這是今年內第4只發行失敗的權益基金。

同時,6月以來,包括招商均衡策略混合、工銀瑞信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等產品在內,至少有4只權益基金髮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

而債券型基金的發行則呈現出一片火熱景象。僅6月內,已有20多隻債券型基金髮布了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

整體上看,伴隨權益基金髮行“遇冷”,債券型基金已然成爲今年內公募基金髮行的主力軍。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18日,以基金成立日爲準,今年內,公募基金髮行份額總計爲6037.73億份,其中,權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下同)合計爲1011.97億份,佔比僅爲17%;債券型基金髮行份額佔比則高達81%。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年以來權益型和固收型產品的發行出現較大分化,主要與市場狀況以及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關。

“2024年市場雖然整體有所上漲,但整體漲幅不高且波動依然比較大,從而使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仍然處於較低的位置。投資者對股票市場風險的規避驅使資金更多涌入了債券型基金這些風險相對較低的產品。”李一鳴分析。

權益基金髮行慘淡

2024年,權益基金髮行難的現象進一步凸顯。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粗略統計,截至6月18日,今年以來,共有77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發佈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其中,有58只權益基金,佔比爲75%。

在這58只權益基金中,主動型產品佔據了大多數,也有少數指數型產品延長募集期。延期時長則爲7天—30天不等。

對於主動權益基金延長募集期的原因,各家基金公司普遍在相關公告中提及是爲了“充分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事實上,經歷了此前三年的業績低谷,目前投資者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關注度顯著下降。

李一鳴談道,今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髮行較弱,除了因爲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對權益類產品的風險偏好有所下降以外,另一個原因是隨着市場有效性提高,使得主動基金戰勝指數基金的難度有所提升,部分投資者偏向被動指數投資,降低了對主動權益基金的需求。

而更大的受益者是債券型基金。

梳理基金公告可以看到,在今年內新成立的基金中,超過300只基金提前完成了資金募集,其中,債券型基金的佔比接近六成。此外,股票指數型基金、主動權益基金、QDII、FOF等產品均有提前完成募集的案例。

從更直觀的角度看,年內新成立權益基金的發行規模相對較小,公募基金新發規模主要是由債券型基金貢獻。

根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6月18日,以基金成立日爲準,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份額總計爲6037.73億份,其中,權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下同)合計爲1011.97億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爲2.87億份,混合型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爲3.09億份),佔比僅爲17%;債券型基金髮行份額爲4899.25億份,佔比高達81%。

相比去年同期,年內權益基金的發行規模下滑了35%,債券型基金的發行規模則增加了72%。

在債基的助力下,年內公募基金髮行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1%。

“今年以來,在新發市場上,債券型基金相對更受到青睞,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華北某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向記者分析,首先,債基本身今年業績表現較好,年初以來利率連續下行,帶來了一波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同時,由“存款利率下行+手工補息叫停”導致的存款搬家,以及股市寬幅震盪導致的部分資金求穩撤出,均給固收產品帶來了增量資金。不管是機構還是零售客戶,都對能在收益上做出增強效果的穩健理財產品有着較大需求。

產品佈局迎考驗

公募基金髮行市場呈現分化的背後,基金公司也在調整產品佈局策略。

上述華北某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原本計劃從優化固有產品線缺失、填補產品風險收益圖譜角度進行佈局,但由於今年市場環境的情況,新發難度較大,所以公司後續的新發策略也會根據市場和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將在有匹配的需求的前提下,進行新產品的佈局。

另有基金公司人士介紹,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集中推出了新產品,近期沒有推新產品的計劃,主要在做存續產品的持續營銷。後續新發產品會以固收產品爲主。

“持營方面,之前紅利基金比較暢銷,近期是分紅類基金更受歡迎。最近,一些大的互聯網銷售渠道都在做to C的分紅產品營銷。但二發的產品也需要經過渠道篩選,符合渠道標準的產品,才能得到重點營銷支持。”該人士表示。

盈米基金研究院有關人士分析,由於主動權益基金整體業績在過去三年表現不佳,且2023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整體上較難跑贏寬基指數,導致投資者對主動權益基金的關注度有所下降,對產品的需求也有所降低。今年以來權益市場表現分化,投資者對權益投資偏向謹慎的態度。部分公司可能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會選擇更加謹慎的策略,比如轉向債券市場或其他相對穩定的投資領域。

在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看來,當前市場環境不佳,投資者配置權益產品的熱情受到較大打擊,主動管理產品發行難度加大。同時,投資者開始擁抱被動投資,後續基金公司的產品發行可能更多通過聚焦特定策略或行業(如紅利、週期等)來吸引投資者佈局。

不過,當大量資金一窩蜂涌入債券市場,也可能帶來風險。

卜益力提醒,股票市場表現不佳,資金自然而然地流向債券市場,基金公司大舉發行債券產品,導致債券整體利率水平降低,3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5%左右。同時,本輪“債牛”較爲極致,債市交易逐漸擁擠,央行也屢次提示長債風險,後續若債市發生轉向,大量的公募贖回或加劇市場波動。

李一鳴談道,雖然今年以來權益基金的發行較爲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歷史來看,股票市場相對來說波動比較大,而且在市場鼎盛的時候通常是“好賣不好做”,而在市場處於底部的時候往往“好做不好賣”。

李一鳴認爲,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投資者,在市場處於相對較低的階段進行佈局,從長期來看都會是比較好的時機。基金公司應該幫助投資者理解基金的投資策略、風險收益特徵以及適應的市場環境,並根據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投資期限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來匹配相應的資產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