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付受限 胃癌食道癌 存活率低於日韓

臺灣免疫暨腫瘤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共同舉辦「臺灣上消化道癌友治療困境與展望」免疫療法專家會議。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右起)、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臺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陳明晃、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樑逸歆、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共同與會討論。記者曾吉鬆/攝影

依據衛福部一○八年癌症登記報告,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五年存活率三成,遠不及全國癌症病患的六成,存活率也大幅落後於日韓。醫界認爲,目前免疫藥物加化療已成晚期上消化道癌第一線標準治療,臺灣健保給付仍以化療爲第一線,未能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對此,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目前新藥已收載,會盡快協助患者用藥。

晚期胃癌存活期 平均僅七個月

十大癌症健保藥費 上消化道墊底 製表/蔡怡真

依據研究,臺灣晚期食道癌患者五年存活率百分之三・四,低到只剩個位數,鄰近韓國爲百分之十六・六,存活率相差五倍之多;至於臺灣晚期胃癌患者五年存活率是百分之六・五,日本則爲百分之十五・二。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樑逸歆指出,臺灣這五年來在上消化道癌的給付幾乎沒有進展,高醫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出,臺灣晚期胃癌患者平均存活期只有七個月,反觀國外平均超過一年,日本甚至可達十七個月。

樑逸歆表示,日本針對晚期病人在第一線的治療,有各式各樣的雙化療處方,可根據病人的諸多生物標記統合評估,讓醫師依病人腫瘤細胞上PD-L1表現量、年紀或是體能狀況等,來決定是否在一線就合併使用免疫藥物,讓醫師手握更充足的治病強大武器。

臺北榮總腫瘤內科主任陳明晃指出,這幾年胃癌的治療已大幅進步,多個國際研究以免疫藥物加化療爲第一線治療進行研究,發現比起傳統化療,可減少三成到三成五的死亡率,存活期延長三到六個月,目前也成爲國際治療標準。

而目前臺灣第一線給付仍爲化療,有HER2陽性可再加標靶藥物。陳明晃認爲,臺灣這麼低的存活率,除了三到四成的患者發現已屬於晚期,更多時候是因爲醫師沒有好的武器,「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國際新療法 延長食道癌存活期

食道癌的情形也類似,陳明晃指出,目前針對晚期食道癌患者,國際上一線治療已有免疫藥物加化療或是雙免疫藥物治療,前者比起傳統化療減少四成一死亡率,後者則減少三成八死亡率,兩者都能延長四到六個月存活期。臺灣的健保目前僅給付一線化療藥物,藥物的選擇也受限。

一名食道癌的患者,同時罹患下嚥癌,由於家中還有兩名罕病兒,這名父親堅持只用健保給付的化療舊藥,想要把錢留下來治療兩名罕病兒,「我們想勸父親自費使用較好的化療藥物,或許活命的機會比孩子來得高,但最終還是開不了口。」樑逸歆無奈地說,「任何的超能力,都比不上有錢力,這是必須面對的殘酷事實」。

藥費點值偏低 醫嘆治療有落差

樑逸歆依據健保署公告的一一一年癌症醫療支出,利用當年度各癌症死亡人數及使用的藥費總點值,算出每位癌症死亡患者的藥費點值。他指出,「肺癌每位患者花了一百一十六萬點、乳癌三百一十二萬點、結腸直腸癌八十五萬點,而胃癌只有五十四萬點,食道癌更慘只有二十七萬點」。

陳明晃也發現,上消化道癌一年的藥費點值比肺癌及乳癌低了十六倍到二十倍,由於治療上的落差,看診前必須先觀察病人的穿着,再問有無商業保險,並委婉詢問經濟狀況,才能決定治療的選項,「人亡,還要家破,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癌團盼癌症新藥基金 減輕負擔

對此,蔡淑鈴指出,健保署確實花了比較長的時間與藥廠議價,延宕一些時間,目前已受理免疫藥物建議擴增給付用於食道鱗狀細胞癌及並用化療於胃癌,會協助癌友儘速用藥;也發現臺灣民衆自付醫療費用(OOP)的比例高於韓國,會影響到國際性的評比,未來將減少OOP,推動暫時性支付及癌症新藥基金,也期待與藥廠共好,希望藥廠多愛臺灣,讓健保可以永續經營。

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及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皆認爲,多數民衆仍以健保給付的治療爲首選,當給付無法趕上新藥時,財務毒性的經濟負擔成了照護家庭最大的難題,希望癌症新藥基金能補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