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奇發展蛋白結構修復醫學
格瑞奇生物科學執行長王怡泛博士表示,目前與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兩家大藥廠推動結構修復醫學,並設立營運失智蛋白病變的血液檢測中心。圖/格瑞奇生物科學提供
格瑞奇生物科學GBS及其美國子公司YEE-FAN MED致力於開發蛋白質病變的症狀前治療,運用精密檢測技術,在病人出現症狀前測知疾病早期跡象並及早服藥,實現預防醫學的臨牀目標。
據研究顯示,蛋白結構病變在無症狀階段即已形成並沉積,是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高死亡率的主因,除引發神經細胞死亡,以藥物清除病變蛋白時,易引發腦部發炎、滲血或水腫。近日歐洲藥品監管機構即因患者頻繁出現腦腫脹和出血,而拒絕Biogen和Eisai的阿茲海默症治療藥物。GBS運用無症狀早期分子和蛋白質結構變化來預測病人發展阿茲海默症、漸凍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的風險,並以低毒性矯正藥物,在蛋白質結構初期變異時即進行矯正,從而防止神經細胞或組織損傷。
GBS研發兩大檢測技術:一、變性蛋白沉澱技術,能在病患體內形成沉澱物供醫療人員直接觀察,並在一小時內完成檢測,準確率高達98%,僅需50微升血液,適用於大規模健康檢查,能精確識別極早期的蛋白質病變。二、精準檢測病變蛋白疾病類別,可檢測並量化病人體內α-synuclein或TDP-43特定病變蛋白種類,協助醫生診斷和治療評估。
執行長王怡泛博士指出,技術關鍵在於利用專一化合物來富集變性蛋白,經由分析沉澱物發現更多生物標誌物供病理生理學檢測,臨牀研究證實可分析出具漸凍症家族史,但尚無症狀成員體內的蛋白病變。新檢測技術的高靈敏度也有助擴展藥物適用範圍,以適用FDA近期批准SOD1蛋白病變藥物的漸凍症患者爲例,過去藉基因檢測僅能篩出2%~3%適用者,但GBS則能鑑定出遺傳及自發性SOD1異常患者,爲基因檢測的10倍,該成果成功驗證臺大蔡力凱和賴星融醫師團隊的電生理分析研究,合作論文已發表於8月Brain期刊。
GBS亦開發包含黃芩素合併療法Reprofold的蛋白質結構矯正藥物,結合症狀前檢測技術,期望協助逆轉疾病進程。王怡泛表示,目前與三家大藥廠洽談合作,其中兩家排名全球前十大,可望在年底前啓動合作,推動結構修復醫學,並設立營運失智蛋白病變的血液檢測中心,將創新治療策略落地,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讓漸凍症、失智症及蛋白病變成爲可治癒可預防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