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掛科3門,被退學!藤校殘酷一面擊潰中產父母
在當今社會,“卷”字彷彿已成爲生活的主旋律。無論是校內的學業競爭還是校外的職場角逐,都瀰漫着一種無形的壓力。特別是在如藤校G5這樣的頂尖學府,中國留學生更是“卷”出了新高度,以前出國留學被認爲是逃避殘酷高考的路徑,但當留學走入普通中產家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留學一點也不輕鬆:在嚴進嚴出的培養模式下,想要順利畢業,每個留學生必定要歷經一番磨難。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信號:EduKnow
爬藤是不少留美家庭的執念與情結,一旦爬進了,不僅面子有了,畢業後拿高薪也有保障。
但現實有可能往父母所期待的反方向發展。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就看到一箇中國留學生媽媽的哭訴與惶然無措。
這位媽媽表示,自己家孩子在哥大讀書,一天凌晨2點,她接聽了其孩子高中同學的一通電話,被告知孩子在考試中掛了三門課,並已收到校方的退學信。
得知消息後,這位媽媽準備馬上替孩子做退學申訴,但給娃打電話卻怎麼都不通。孩子,竟然失聯了。
橫跨一個大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位媽媽表示,真害怕孩子因爲掛科退學的事想不開,去走絕路。
其實孩子很早就透露出在藤校學習的壓力:專業內容學起來吃力,完全跟不上課堂節奏,每天有啃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報告,再加上週圍同學都很厲害,每次考試,自己都有種按在地上被反覆摩擦、碾壓的感覺。
以前出國留學被認爲是逃避殘酷高考的路徑,但當留學走入普通中產家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留學一點也不輕鬆:在嚴進嚴出的培養模式下,想要順利畢業,每個留學生必定要歷經一番磨難。
去年哈佛一口氣勸退51名學生,這讓圈內人大吃一驚。
據哈佛大學行政委員會稱,這51名哈佛本科生是因爲學業表現欠佳而被勒令停學,這也創下了該校過去五年來的最高紀錄。
還有149名學生因學業成績不佳而被留校察看,他們隨時有被「踢出」哈佛的風險。
每學期末,哈佛的行政委員會都會審查學生的學業記錄,審查內容包括四方面:
01、獲得的不合格成績
02、未能滿足學院的最低學術要求
03、需要滿足特定學位要求,如語言要求或說明性寫作要求
04、每學期修讀四門以上的課程
一般連續二次成績不及格,或是未能達到學院最低學術要求,就會被退學。
哈佛大學的這一舉動只是美國高校的一個小縮影。
美國頂尖大學實行嚴進嚴出的教育方針,越是名校,越加嚴謹,根本不存在「上了大學後就自由」的說法。
美國全國學生學歷認證中心發佈的Completing College: National and State Report報告顯示,截止2023年底,全美各大學約62%的學生能夠在六年內完成本科學業並獲得學位,這就意味着還有約38%的人無法順利畢業。
College Trasitions網站整理了最新的美國大學本科生畢業率數據,從冷冰冰的數字我們能看到——寒窗苦讀四年,拿不到文憑的大有人在。
留學是一段苦行僧的路,但終於踏進校門後,考驗才真正開始!
首先,躲不過的通識教育與階梯式學業難度
美國本科課程主要分三類:專業課、選修課以及通識教育課。
其中通識教育是美本頂尖大學的精髓,一般美國本科畢業要修滿120到128個學分,而通識教育部分就要佔到35學分以上。
無論什麼專業,前兩年都要上通識教育課,這就意味着一旦嚴重偏科,完成不了課程要求,大概率拿不到學位。
通識教育課程既廣又深,要掌握海量知識,還得進行深度研究及思考,閱讀動輒成百上千頁的材料和經典書籍,邊看邊思考邊做筆記,以便於參與課堂討論。不提前預習根本跟不上教授的步伐,課程結束後還要寫幾十頁的paper。
前文被退學的學生就讀的哥大就是通識教育的典範,它的核心課程就是爲滿足通識要求而設置。
其中哥大要求學生在一年級完成科學前沿課、文學人文學科的前兩個學期課和大學寫作課。如果大一結束時沒完成,就會被留校察看,可見其殘酷性!
(圖|哥大核心課程)
大一大二廣泛探索,夯實基礎,大三大四確定專業方向後,地獄模式纔算剛剛開始。對此,不同專業都有各自的煩惱。
文科有看不完的書、啃不完的文獻,寫不完的論文。知乎上有位在哥大就讀文科生這樣分享道:
昨天花了8個小時寫了一門課的作業,這作業每週都有,一共四節課。寫完走在學校裡已是深夜,困到、累到連走路都晃......
開學不知道第幾周了,反正到期中了,目前的感受是,晚上12點離開圖書館都覺得罪惡感滿滿,大家都在排隊買咖啡繼續奮戰,自己竟然回家?可沒辦法,再熬下去估計要猝死,今天老師還發了28份每份30頁的閱讀材料......
又到final了,好久沒有三點前睡覺了......文科真不是人讀的,更何況是哥大的文科,都是幾百本幾百本地讀書,算下自己閱讀和寫作的量,再比比學費,突然感覺這學上得性價比超高。
理工科的細分專業更是要把人學到頭禿、嘔吐,既要設計各種項目,還要考慮怎麼與團隊協作,沒點主動性和領導力真難以推進下去。
美國大學本科的課程還分階梯,難度逐步增加,而且環環相扣,沒達到前置課程要求或是先決條件,比如GPA3.0,就無法選上心儀的專業課。如果是熱門課程,手速不快,即便條件滿足,也失去了機會。
其次,無法喘息的考覈方式
美國大學的考覈方式就像是變着花兒折磨學生。
美本採取全過程學業評價,即對學生的考覈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考試頻次高,形式多,搞定了課堂講演,又是實驗和寫作,接着是課題設計。以爲鬆了口氣,還有一大堆論文沒寫。稍微緩一緩,期中期末考試連環套來襲。
每一次作業、每次測驗都與最終成績掛鉤,就連課堂出勤、課堂是否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課程活動等都算作是評覈,每次考覈都要給予足夠高的重視,不敢有絲毫懈怠。
如果沒有良好的時間管理、情緒調節能力與自控、自律性來保持高強度的學習,往往會因壓力過大,睡眠不足而出現健康問題。
美國大學有個廣爲流傳的3S魔咒,Study、Sleep、Social誰都想雨露均沾,但現實只允許三選二——爲了完成作業、順利通過測試成功畢業,就得犧牲睡眠。
熬夜趕due已成爲留學圈約定俗成的文化:睡得越少,成績越好!
運動設備公司Jawbone 曾藉助智能手環的睡眠檢測功能,記錄100多所美國大學數萬名18到22歲學生超140萬個夜晚的作息情況後發現:排名越靠前的大學,學生睡得越晚。
其中最遲入睡的是哥大學生,平均都在凌晨1:26入睡;賓大、斯坦福、MIT、普林斯頓緊隨其後,1點後睡覺成了常態。
學業只是冰山一角,活動、實習、科研每一項都將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每個人都在爲目標拼命,可即便120%投入,也會學不懂,卷不過,更躺不平,擺不了。
斯坦福大學有個著名的「斯坦福狂鴨症(Stanford Duck Syndrome)」。
在斯坦福,學生像是優雅的鴨子,水面之上,他們自信、鬆弛、平靜、鎮定,但在水面之下,卻有雙腿在瘋狂划動,保持前進和漂浮狀態。
不僅在斯坦福大學,八大藤校更是如此。其中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者調查也發現了同樣特別的校園文化,被稱爲「Penn Face(賓大面孔)」。
名校精英因爲優績主義,在高壓教育下不敢輸,也害怕輸。於是,無論何時何地,不管心情怎樣,他們都表現出一副我很好,假裝毫不費力學習,輕鬆考試拿高分和參與活動。
因爲每個人都優秀,如果你十分努力,會顯得自己不行;如果你十分努力還沒有做出很多了不起的事,就會覺得自己已經落伍,掉隊。
偷偷卷GPA、卷實習,暗自拼命學似乎纔是出路。
今年美國TOP30名校密歇根大學發佈了一組令人擔憂的數據:2022年秋季該校本科生成績大多爲A,算上A+和A-,人數高達74%,超過2.6萬人獲得了A以上成績,而B以下不到1.6萬人,低分十分罕見,優秀無處不在!
甚至在密歇根州立大學這種中國留學家庭普遍不感興趣的大學中,高分也成了稀鬆平常。2014年春季,該校有35名GPA滿分畢業生。今年這上升到了近300人,校內50%本科生GPA4.0。
密歇根大學大三學生薩曼莎·施陶丁格GPA4.0,多次獲得獎學金,她說大家都非常在意成績,儘管都表現得假裝不在意。
但這種僞裝也是有代價的,剝開名校留學生身上那層層鎧甲,就會發現他們的內核是那麼脆弱,無助、恐懼與焦慮。
斯坦福鴨子綜合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會加劇名校生們的自我懷疑與不配得感,這就又會引發另外一種流行病——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or syndrome),即認爲自己不如別人,不配在這裡就讀,害怕自己不行被揭穿。
這些年美國名校生心理健康問題頻發。2020年,波士頓大學對全美3.3萬大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統計,一半學生篩查出患有抑鬱症或焦慮症,83%受訪者過去一個月的學業受到心理問題影響。
名校生陷入抑鬱症,並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也在媒體報道中不斷涌現。
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殺是大學生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約有1100起大學校園自殺事件。
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有26%的學生曾考慮過自殺,其中如果GPA低於2.4,那麼47%的人會考慮自殺。
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康奈爾大學傳出四起疑似自殺事件,其中兩人是本校學生,這是繼2022年4人死亡後另一起重大噩耗。
2022年該校三人自殺,另外一名大二留學生由於熬夜寫作業而猝死,最嚴重的一次是2009-2010學年,6名學生從大峽谷一躍而下。
今年年初,紐約大學2名學生身亡。2023年哥大一名大二國際生因患有嚴重抑鬱症而離世,而2017年該校有5起校內學生自殺事件。在哈佛,自殺率是普通人羣的兩倍。
美國有個Send Silence Packing主題展,由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家非營利機構組織舉辦。哈佛在學生活動庭院多次舉辦過該展覽,以此引起大家對生命敬畏和心理健康的重視。
鬱鬱蔥蔥草地上擺放着約1000個揹包,每個揹包都代表着一個鮮活的生命,照片中的他們是如此自信與溫柔,也都有着令人豔羨的成就和頭銜,均是社會精英,但誰也想不到最後他們會主動選擇離開世界。
考上藤校和美本前30大學已然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他們最後偏偏走上一條絕路,這背後不是因爲名校生心理脆弱,而是他們接受不了耗盡全力依然比不上別人的絕望感。
Reddit上有人提問:是什麼導致了頂尖大學的高自殺率?爲什麼學業會如此艱難?
高贊第一的回答:這是你人生中第一次發現,你絕對不是那裡最聰明的人。
有人跟帖說自己攻讀博士時,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重建信心。
爬藤、美本T30已成爲時代口號,人人都在爲它奔走。
留學家庭從孩子出生就在鋪路,外界更是煽風點火,一步步催化焦慮,似乎孩子沒了藤校頭銜就永無出頭之日,考上了藤校人生就將輝煌騰達,但誰考慮過孩子進了藤校後的生活呢?
誰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這無可厚非,但如果是以犧牲身心健康爲代價,這勢必是與初衷背道而馳,反而把曾經規劃的星光大道走窄了。
現在藤校錄取率已低到4%左右,中國學生錄取也就三四百人而已。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媽媽的孩子因爲幸運被錄了只是少數,每年大把學生淪爲陪跑員和炮灰,對名校祛魅、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已經刻不容緩。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生長環境,在適宜的環境裡他們才能開花結果,如今名校心理健康問題頻頻出現,很大原因是這些學生在錯誤的環境、有毒文化中迷失了自己。
如果孩子不是藤校的苗子,就順其自然,讓他們去能踮踮腳就可以夠得到的地方,幸福人生絕非名校可以決定的,畢竟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如果孩子已經在藤校,那就多鼓勵誇獎,幫他們排解負面情緒,遇山攀山,涉海過海,人生就是一步步跨門檻的過程。
知乎上有個藤校孩子的話特別令人感動:
當你身邊都是大牛,自己是最不起眼的小草時,沒什麼好怕的,能被哥大選中的孩子,一定要相信自己有爲自己的人生謀劃和負責任的能力。每個低潮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瞬間,是哥大讓我充滿了力量,因爲我就屬於這裡。
本文系授權發佈,From 留學全知道,微信號 EduKnow,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