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 首度研究證實塑膠原粒汙染

綠色和平與海洋大學、中山大學今在環保調查船彩虹勇士號公佈首份系統性塑膠原粒調查。記者郭韋綺/攝影

綠色和平倡議全球減塑,減緩地球暖化,今在環保調查船艦彩虹勇士號船上公佈首份系統性塑膠原粒調查,結果揭露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旗津沙灘、旗津貝殼館、旗津風車公園及林園中門沙灘,皆已受到塑膠原粒污染,其中又以南側最靠近石化工業區的林園中門沙灘原粒分佈密度最高,呼籲臺灣政府正視石化政策。

《全球塑膠公約》11月底將在韓國釜山展開,世界各地的領袖開始談判,主要解決全球塑膠污染的公約,前4輪談判已在不同國家舉辦過,如何終結塑膠污染是這次會談核心關鍵。綠色和平調查船彩虹勇士號上週從香港、臺灣到韓國,將航向這場聚焦亞洲的環保談判會議,並在場外召開會前會倡議全球塑膠在2040年前減產75%,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終止塑膠焚化,守住全球控制升溫於攝氏1.5 度內。

彩虹勇士號昨中午靠岸泊停亞灣遊艇碼頭,今在船上舉辦「臺灣忽略的塑膠生產污染:塑膠原粒調查記者會」公佈首份臺灣塑膠原粒採樣調查,除揭露高雄林園工業區周圍沙灘塑膠原料污染現況,點出臺灣尚未正視塑膠生產污染風險,並呼籲臺灣政府必須正視全球石化產能過剩的現況,檢討石化及塑膠生產政策。

這項研究調查由綠色和平與臺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2 個學術研究團隊共同執行,選定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附近沙灘進行採樣,初步調查結果證實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包括旗津沙灘、旗津貝殼館、旗津風車公園及林園中門沙灘,皆已受到塑膠原粒污染,其中又以南側最靠近石化工業區的林園中門沙灘原粒分佈密度最高。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今年8月及9月的兩次採樣,林園中門沙灘個別點位分別每公斤泥沙含有多達86.23及96.63顆的塑膠原粒,她說塑膠原粒(nurdles)指的是5公釐以下、扁豆大小的塑膠顆粒,是塑膠製品初級工業原料,熔化後可製造塑膠產品,與塑膠垃圾逸散至自然環境後裂解而成的塑膠微粒不同。

張凱婷說,塑膠原粒因其顆粒小、重量輕,如果業者沒有謹慎處理,很容易逸散到自然環境中,國際上已有多起塑膠原粒外泄到自然環境案例,多是鄰近石化工業區的排水管或灘地,這次調查就採集林園工業區附近4處沙灘,都有發現塑膠原粒的蹤跡。

根據長期追蹤塑膠原粒逸散狀況的國際組織FIDRA 的報告推估,全球每年約有10兆顆、多達45萬噸的塑膠原粒在製造或運送的過程中散落到自然環境中,一旦進入大自然後,幾乎不可能被清除,是全球海洋微塑膠污染的第二大來源。

張凱婷強調,從這次研究發現,既有塑膠生產就有塑膠原粒逸散風險尚未全面掌握評估,呼籲臺灣政府應進行更多塑膠原粒採樣及污染分佈調查,同時檢討塑膠減產及石化政策,如重新審視林園工業區內第四套輕油裂解廠,即四輕擴建計劃環境風險及必要性。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峰表示,這次沙灘採樣分別從高潮線上濱區、低潮線及潮間帶調查55及69處,共計124採集點樣品進行分析,初步結果顯示,2次沙灘採樣都在4處採樣點檢測出製造端的塑膠原粒,這些原粒材質又以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爲大宗,皆可漂浮在水面輕質塑膠,容易透過水體傳播。

此外研究團隊爲了解河川輸入塑膠原粒可能性,9月再次增加高屏溪出海口南及北岸採樣點,結果發現,北岸林園大排出海口兩側採樣點,最高密度有采集到每公斤泥沙含有 31.17 顆塑膠原粒 。許瑞峰指出,未來需要更多檢測及研究投入,進一步掌握塑膠原粒的可能排出源和擴散方向、累積地點,同時企業也有責任減少,甚至完全避免塑膠原粒外泄。

高雄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皆發現塑膠原粒蹤跡。記者郭韋綺/攝影

綠色和平倡議全球減塑減緩地球暖化。記者郭韋綺/攝影

綠色和平標誌性環保調查船艦彩虹勇士號泊停高雄亞灣遊艇碼頭。記者郭韋綺/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