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淨零碳排 海委會推動藍碳策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推動藍碳政策,圖爲澎湖海草移植水下作業,工作人員在海牀種單脈二藥草。(海洋委員會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推動藍碳政策,圖爲工作人員在墾丁使用DIVING-PAM-II儀器做海草光合作用調查。(海洋委員會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響應淨零碳排,主委管碧玲2日表示,海委會從4年前開始系統性盤點海洋生態系分佈與估算碳匯能力,算出全臺現存藍碳量逾34萬公噸,並與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建立合作網絡,復甦藍碳網絡。海洋界人士指出,目前此論述尚屬研究階段,尚未進入政策制定階段。
管碧玲說明,森林具有碳匯能力早爲人熟知,但科學家發現紅樹林、海草這類海洋植物捕捉大氣中的碳並將其儲存在土壤的能力更勝森林,故稱其爲藍碳,也成爲當前尋覓碳權的新目標。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海保署自2019年委託中興大學起陸續盤點記錄,掌握藍碳生態系分佈於全臺15個縣市,包括33處紅樹林約680公頃,18處海草牀約5456公頃,以及7處潮汐鹽沼約188公頃;估算其碳儲存量爲紅樹林約18.2萬公噸、海草牀14.4萬公噸,及鹽沼1.6萬公噸,總計碳儲量約34.2萬公噸。面積從最大的東沙環礁海草牀5000餘公頃,到臺南市北門一帶的紅樹林90餘公頃,潮汐鹽沼面積少,主要分佈在金門。
海保署今年度開始與農業部水試所澎湖中心合作在選定的重光海草示範區試驗栽植,追蹤生長情況,也與中興大學合作尋找紅樹林覆育潛力點,發現新竹市、嘉義縣、澎湖縣、屏東縣大鵬灣、小琉球、臺中市等都有可嘗試覆育的區域。
海保署10月邀集相關部會、各地方政府及專家學者開會研商,發掘覆育藍碳潛力地點,探詢地方政府或在地團體、企業想要參與覆育行動的地點與自願減量專案。
不過,海洋界人士說,計算藍碳的方式複雜,目前以看得到的紅樹林、鹽沼比較好計算,至於看不到、位於海底的海草牀就比較難以去推算。學界目前已在研究藍碳的計算方式,估計於今年底專家會推出計算公式,供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