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行政,要求全員博士!

博士,捲到行政崗了!

近期,江蘇某高校發佈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顯示,爲優化工作人員結構,學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7名工作人員,其中15人爲行政管理崗,2人爲實驗員。

本次招聘的17人,將納入事業編管理,學歷要求均爲博士研究生。

圖片來源:江蘇省人社廳官網

隨着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才涌入社會,就業市場要求也水漲船高。就業競爭之下,一些以前碩士學歷爲主的崗位,都變爲招聘博士,不免引發輿論熱議。

有網友表示,高校行政崗招聘博士,是否大材小用、造成學歷浪費?也有人認爲,當前博士就業難度加大,就業環境越來越卷。

如今,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完善,擁有碩士、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常見。與此同時,不少高學歷者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面臨着失業或者低聘就業的境遇。由於就業市場的供需關係發生變化,高學歷畢業生的“文憑”,出現了“通貨膨脹”。

從鳳毛麟角,到百萬大軍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博士招生規模從2011年的6.56萬人,擴招到2022年突破13萬人。同時,近幾年,全國不少高校進行博士擴招,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學位授權單位、“雙一流”高校招生名額均大幅增加。

隨之而來的是博士畢業生數量的爆炸式增長,越來越多博士畢業生走出校園,涌入社會的同時,博士生就業問題逐漸引起多方關注。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沈文欽表示,博士教育規模擴張帶來了兩個方面的挑戰。首先是很多沒有學術興趣的學生進入了博士生教育體系,這些學生在學術融入、學術參與等方面都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完成的博士論文質量也不盡如人意;其次,博士生人數的擴張超過了學術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很多博士必然沒辦法找到學術崗位的工作。

也有人把博士生羣體整體就業難的“源頭”,歸結爲高校擴招帶來的負面影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副校長唐曉青斷然否定這種說法。她認爲,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多,整體國民素質才能越高。畢業生就業難屬於結構性問題,表面的人才過剩只是相對過剩。

韓建集團原董事長田雄認爲,社會各個領域和崗位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當代畢業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敢於自主創業,敢於進中小企業和其他新領域,要有幹一番事業的決心和勇氣。

也有專家建議:“關鍵是要大力改革用人制度和轉變擇業觀念。”

儘管人們觀點不同,但博士們已經告別從前的“身份優越”,需直面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已毋庸置疑。

轉變觀念,“另類就業”

在傳統的觀念中,博士是本學科的“看守者”,獲得了博士學位到高校任職,要麼選擇科研崗,要麼選擇教學崗。博士畢業生應聘行政的職位,聽起來似乎有那麼一絲“屈尊降貴”的意思。

據統計,早在2020年,全國高校的博士生在讀人數爲52.4萬,包括2020年新入學的10萬,但全國高校每年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僅有3.5萬左右,包括面向碩士和本科的輔導員崗位和其他行政後勤崗位。

按照這個狀況,我國在讀博士的“存量”用15年也消化不完;隨着高校招收的職位要求越來越高,博士學歷甚至只是起步要求,而面向碩士的職位與以前相比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入職高校,博士已經遠遠供大於求,“內卷”不可避免,還有大多數博士進不去。

另一方面,近幾年,受到國家“雙一流”建設和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對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刺激,以及不斷加劇的城市人才爭奪戰的影響,學術圈外的博士人才需求迅速擴大。

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博士走出學術圈,就業逐漸多元化。應聘行政崗,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根據《我國博士畢業生都去哪兒了?》一文對我國2015—2020年博士畢業生數據的調查結論,近20年來,我國博士生在學術系統就業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已有將近2成的博士畢業生在“非學術”市場就業(國有企業6.97%、民營企業5.00%、事業單位3.68%、行政單位3.45%)。在大部分企業和基層單位中,原有的博士畢業學歷比例較低,對於博士的招聘非常重視,將博士畢業生作爲高層次人才引進。

--基於2015-2020年博士畢業生數據的分析

近兩年,從985博士扎堆出現在縣城招聘名單,到“小村莊迎來'博士天團'”的故事火爆網絡,再到“中學教師面試一半是博士”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博士畢業生們不再爲“博士”頭銜所限制和拖累,腳踏實地走進社會,走入基層,在傳統觀念外進行着“另類就職”。

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宜賓學院視察時指出:“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的,大家要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熱愛勞動,腳踏實地,在實踐中一步步成長起來。”

人生沒有設限,下沉也是向上的齒輪。放平心態,放下身姿,勇於踏出邁向職場的第一步,是所有高校畢業生都應具有的求職態度,對博士畢業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