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掠食者! 長江小龍「揚子鱷」眼神有殺氣
經過跨國、跨機構的聯繫與努力,睽違數十年的「揚子鱷」再度現身臺北市立動物園,牠們剛到新家幾乎動都不動,也不會在保育員面前吃東西,雖然對遊客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動物園在19世紀時就有飼養的經驗,還在1924年第一次產下16枚卵。
動物園方表示,這3只來自日本北海道圓山動物園的新朋友,已經順利通過檢疫流程,於11日起正式和大家在兩棲爬蟲動物館見面。
根據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臺北動物園在19世紀飼養過揚子鱷,當時單純是觀賞功能,產下的卵都交給雞和鴨代孵,結果都沒能順利孵化,以現在對爬蟲動物孵卵知識來看,請雞、鴨孵一定不會成功,因爲鳥類孵蛋時會不時翻蛋,但爬蟲動物的卵在孵化過程是不能轉動的。
直到1933年,終於有揚子鱷小鱷魚成功孵化,這也是臺北動物園最早孵化鱷魚的紀錄,也是全世界第一次人工孵化揚子鱷的紀錄。
動物園方指出,揚子鱷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沼澤與湖泊等淡水水域,以水生的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爲主食,在人類進駐長江流域後,因棲息地流失、破碎化、環境改變、農業發展及人類獵捕等問題,面臨着嚴重生存危機,據估計野生族羣數量不到200只,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把牠列爲極危物種。
據瞭解,揚子鱷雙眼銳利,具有滿口利牙的大嘴巴,以及暗灰色的外觀,牠們在生態系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當環境裡缺少了這些屬於食物鏈中的高階掠食者,很有可能會讓這區域的生態平衡受到破壞,造成更多的生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