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列夫席茲當父親 樂見女兒探索興趣

睽違5年,烏克蘭鋼琴家列夫席茲再次來臺,爲觀衆演奏多套巴哈全本作品。(鄭任南攝)

睽違5年,烏克蘭鋼琴家列夫席茲再次來臺,這回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和5歲女兒,一家三口的臺灣行,有音樂還有臺灣的人文風景,由於列夫席茲也是在5歲時到莫斯科學音樂,但他表示,並不會特別期待女兒也學音樂,「我認爲應該要讓她自己探索喜歡的事情。」

列夫席茲表示,人生有了女兒之後改變很大,「我對我所做的一切都有不同的看法,不管是想法或是做法,都有不同的責任感。」

談起女兒,列夫席茲的臉上滿是笑容,他表示,作爲鋼琴家如果自己教女兒彈琴,比較不適合,「如果有天我們遇見一個可以帶領她發現自己對音樂喜愛的老師,那會很幸運,只是我不知道會不會遇見這樣一個老師。」

鋼琴家列夫席茲在臺舉辦巴赫馬拉松音樂會,每日專注地保持練琴習慣。(鄭任南攝)

列夫席茲1976年出生於烏克蘭的哈爾科夫,5歲時到莫斯科格涅辛音樂中學特殊班和柴琳克曼(Tatiana Zelikman)學習鋼琴。之後陸續在俄羅斯、英國與義大利深造,先後向顧德曼(Theodor Gutmann)、特洛普(Vladimir Tropp)、布蘭德爾(Alfred Brendel)、傅聰、里昂弗萊雪(Leon Fleisher)、杜蕾克(Rosalyn Tureck)等鋼琴名家學習。

1994年,他在格涅辛音樂中學畢業音樂會上彈奏巴赫《郭德堡變奏曲》,日本Denon唱片公司深感驚豔,立即將這份演奏錄成唱片,錄音發行後入圍當年的葛萊美獎,《紐約時報》樂評羅斯史坦(Edward Rothstein)評論他的演奏是「繼顧爾德之後,最具影響力的《郭德堡變奏曲》鋼琴詮釋」。

鋼琴家列夫席茲認爲,現場演出有無法取代之處。(鄭任南攝)

當年因演奏巴赫作品而受到樂壇矚目,列夫席茲從2011年首次來臺,也一直規劃了相當具分量的巴赫作品,曾經在臺一連四晚演出巴赫《平均律》全集、《郭德堡變奏曲》、《賦格的藝術》,這次來臺則是規畫了巴赫的《創意曲》、《義大利協奏曲》、《觸技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組曲》等全集作品。

列夫席茲表示,這樣的安排是對過去10多年來在臺演出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而巴赫的作品對他而言一直都很特別,他表示,「巴赫的音樂裡有一整個世界,需要演奏者運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去打開。」

鋼琴家列夫席茲認爲,巴赫的音樂裡有一整個世界,需要演奏者運用自己所有的能力打開。(鄭任南攝)

在疫情間列夫席茲也在網路上和聽衆互動,和大部分的音樂家一樣,也曾經歷演出一再被取消,他表示,「一次又一次的取消,漸漸變成一種習慣,直到世界又恢復運作,又開始重新踏上舞臺,重新感受舞臺上的一切。」

列夫席茲表示,現場聽音樂有無法取代的地方,「也許可以在聽音樂時找到平靜,或是在音樂裡找到鄉間大自然的感覺。」列夫席茲的巴哈馬拉松,還有最後幾場,將於2月24日、26日在臺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28日到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3月1日再回到臺北國家兩廳院演奏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