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陷估值低窪,赴美上市更香?未必!

今年以來,港股估值持續受壓,繼續榮膺全球估值最低股市之列。

Wind的數據顯示,恆生指數(HSI.HK)今年以來僅累計漲1.12%,市盈率僅8.7倍;恆生科技指數(HSTECH.HK)今年以來累計下跌7.91%,市盈率爲21.6倍。這些數據均遠低於美股表現。

與之相比,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JI.US)今年以來累計上漲7.69%,市盈率達到28.4倍;反映科技股表現的納斯達克指數(IXIC.US)累計上漲15.63%,市盈率高達42.0倍。需要注意的是,美股的大盤指數表現如此出色,主要得益於個別股份的大漲,包括納斯達克指數重磅股英偉達(NVDA.US)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28.33%。

鑑於美股整體估值遠超港股,不少人認爲美股上市應能獲得更高估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數據可不這麼說。

港股市場新股破發率

從Wind的數據來看,港股今年以來完成IPO上市的公司有40家(包括創業板),或合共籌資181.05億港元,明顯低於A股和美股市場——美股今年以來的新股合計募資額或達到259.13億美元,約合2,023.62億港元,A股的首發募集資金或達到360.3億元人民幣,約合387.68億港元。

從富途的統計數據來看,到目前爲止,今年在港股市場上市的新股中,破發的有21支,佔今年新股上市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首日破發的新股有16支,佔今年以來上市新股數量的40%。

不過,今年新股市場也不乏翻倍股,例如宜搜科技(02550.HK)累漲近三倍,供應鏈管理公司EDA集團(02505.HK)累漲兩倍以上等等。

與此同時,Wind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從港股市場退市的上市公司有26家,其中私有化、贖回和自願撤回退市的公司(即主動退市)有10家,包括魏橋紡織,賽生藥業、中集車輛、錦州銀行、海通國際等知名企業,它們撤銷上市地位的原因或與其自身的發展策略變更有關,例如中集車輛,不過估值偏低爲大股東實現私有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以較低的估值完成私有化。

但是今年以來被取消上市地位的上市公司合共有16家,這些公司通常存在很大的企業問題,而導致長時間停牌或是其他不符合港交所上市規則6.01和6.01A項要求——即公衆股東所持證券數量不足、經營不符合規定或交易所認爲其業務不再適合上市;資產未符合要求、出現財政困難或淨資產等導致停牌時間過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低估值也有低估值的好處——促使更多上市公司大股東考慮私有化,實現股市的輪轉,活化資金。

美股市場新股破發率

財華社根據Wind的數據統計,美股市場(包括紐交所、納斯達克交易所和AMEX)今年以來新上市公司合共有131家,其中通過SPAC上市公司有15家。

這些新股當中,上市至今破發的有71家,佔了總數的54%。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以來在美股市場上市的中概股有28家,包括剛剛實現上市的星競威武(NIPG.US),佔三大美股市場合計新上市公司總數的21%。

今年上市的中概股當中,上市至今破發的有23家,佔了總數的82%。

目前股價仍在發行價以上水平的新上市中概股只有5家,包括:AI驅動的保險增值服務公司有家保險(UBXG.US),上市以來累漲53%;香港室內設計和裝修服務供應商Junee(JUNE.US),上市以來累漲20%;服務香港建築承包商的運輸公司均御(PGHL.US),上市以來累漲16.25%;香港數字廣告營銷公司QMMM(QMMM.US),上市以來累漲1%,以及何鴻燊之子何猷君持有的星競威武,上市僅一個交易日,漲幅僅0.22%。

從這些數據可見,在估值較高的美股市場,新股表現同樣遭遇逆風,而中概股遭受的沽壓更嚴重,這顯示日夜征程趕赴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未必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而從反映中概股表現的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今年以來的表現看,累計跌幅達到12.01%,高於恆生科技指數的累計跌幅7.91%;市盈率估值僅21.1倍,也低於恆生科技指數的市盈率21.6倍。

可見,儘管美股市場的估值非常可觀,但其新股整體表現並不如其個別大型巨頭所展現出來的強勢,意味着資金對這些新股的基本面有嚴格的揀選,尤其對中概股,在這個全球資金的深水區,選股也更加苛刻,而且由於這些外國資金對在國內耳熟能詳的中資品牌認知不高,未必願意跟投,這應是中概股在美股市場遇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或突顯出港股市場的吸引力——既擁有同一文化背景,能滿足上市公司的品牌宣傳,又能通過互聯互通吸引內地資金和通過自由金融市場獲得外資。

當資金成本隨美聯儲降息週期的到來而下行時,更自由的聰明資金遲早會發現港股市場的估值差距,並從中獲利。

作者|毛婷

編輯|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