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我的陸生直屬學姊

又是一個鳳凰花開季節繫上學長姊即將畢業,想想這兩年多來,最照顧我的直屬學姊,因爲是陸生,畢業後不能留下來工作,必須回大陸去找工作,從此我們之間相隔的不再是宿舍之間幾百尺的距離,而是隔着一條長長的海峽心裡不免有點失落和難過。

兩年多前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剛搬入學校宿舍,什麼都不懂,與其說是大一新鮮人,不如說是劉佬佬進大觀園,一切都是新奇而陌生的。當時,甚至在開學第一週因爲發生了一場小車禍,導致住院快一個月。

多承學姊關心照顧

在那期間,錯過了新生宿營、夜烤、夜唱,沒跟同學建立關係也就罷了,就連開學的選課、買書等等都差點錯過,是靠直屬學姊的細心協助,教我如何選課,告訴我各個老師的評價,把她之前用的教科書給我,讓我省下買書錢,其他必須買的,她就幫我去訂,然後再拿給我。

在我復原之後,我曾經好奇的問過學姊,同學們沒來看我,情有可原,畢竟當時我們還沒建立朋友關係,這個理所當然,何況至少班上有寫卡片和寄簡訊來,已經很足夠了。然而,學姊與我也沒怎麼相識,爲什麼卻如同家人一樣的關心、照顧我?讓我心裡很是感動。

學姊說,當年她進大一的時候,比我更孤苦無依,繫上只有她一個陸生,剛來的那一個月,不適應臺灣的氣候、不適應這裡的文化,跟同學的交流經常會錯意雞同鴨講,幸好有繫上的直屬學長姊幫忙,細心對待,讓她渡過了初來乍到時的適應期

她還說,在這裡的頭一年,無論從買早餐到上體育課,只要一開口,大家就會自然心領神會到:「她是陸生」,但隨即就會轉換更爲熱情、客氣態度,儘可能的予以各種協助和幫忙。她常常會覺得過度的受寵若驚,深深感受到臺灣人的親切、友善。正因如此,在知道我受傷的時候,她不假思索,就決定要將過去所受到的種種恩情,以照顧學弟的方式,回饋給臺灣。

我記得當時她一臉正經的態度對我說,我很想笑,但沒敢笑出來。我並不是覺得這件事是個趣談,相反的,正是因爲在臺灣我所生長的環境裡頭,這種「知恩圖報」的事情,還真沒見過幾遭。這並不是說臺灣人情淡薄,而是因爲大家有來有往,恩情有欠有還,剛好碰上了陸生,她們大多數時間處於「接受」的狀態,難得有機會「報恩」,真的是「受人點滴涌泉以報」。

因爲有了那些日子的緊密互動,我與學姊建立起了相當良好的交情,此後的兩年多來,凡是各種節日,我總不忘給學姊帶點好吃的,她若是遇到假期要回家,我總是義務當她的苦力行李,到機場給她送行。

文化不同利通有無

一般來說,同學之間的交往,由於同質性高,彼此能互通有無的資訊有限。但是在陸生學姊身上,我獲得的信息遠超過我在其他同學、學長姊身上所能獲得的。我和陸生學姊經常一起看書,不過彼此討教的通常不是課本專業知識,而是對於各自的彼岸,那些千奇百怪思想的疑問和好奇。

曾經,學姊向我說,對大陸的年輕人來說,臺灣就像是一種心靈寄託的故鄉,不只有着「民國遺風」的想望,更有着對於自由民主等進步價值的渴求。但我也會對學姊說,可是,現在的臺灣經濟力和競爭力下降,年輕人追求的價值更爲分衆多元,小確幸變成時尚,這讓我們在全球化時代落後了。

只要有心就能聯絡

對此,學姊的回答是:「大陸過度競爭的結果,就是一個冷漠社會,人人自掃門前雪,社會上的信任也不存在,每個人都怕被騙。正是因爲這樣,我纔想來臺灣,看能不能找到自己想尋找的價值。」

其實,我真的很訝異,雖然學姊比我大一屆,但歲數上其實相差不到一歲。她的思想比我成熟太多。我不禁好奇,到底是怎樣的經歷和受教育背景,造成我們之間對於人生、未來、家國想像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思考。

就這樣,隨着我們之間不斷的教學相長,學姊從我這瞭解她所不明白的臺灣社會,我從她身上得到對於現代大陸青年的形象認知,雖然難免有所偏差,但大致上能夠得到一個概括的輪廓

兩年多來,學姊和我親密無間,熱絡無比,雖是學姊學弟,但卻是鐵一般的知己交情。我們雖然明知道有一天會別離,但卻也知道終其一生,我們都不會失去對方這樣的好朋友,即使相隔海峽兩地,但透過現代科技載體協助,只怕無心,不怕永遠失去聯絡。

畢業的季節即將到來,學姊已和我約定好,在她返回大陸前,要實現與她一起騎車環島諾言,用環島之旅留下她在臺灣的青春遊學回憶,我當然是二話不說的答應了。

結伴騎車環島留念

想想這兩年多來,得之於學姊者太多,而出之於己者太少,從她身上,我見到一個與我年歲相當的大陸青年,如何思考、構建自己的生活,去實踐、去追求,去探索自己的未來。

時間所帶給我們的,是兩岸青年之間的思想衝撞、模彷與相互影響。過去那個漢賊不兩立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今,是屬於兩岸年輕人之間的珍貴時刻,能夠呼朋引伴、連接未來,在真摯的友誼基礎上,包容彼此的觀念,同理對方的心情,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年輕世代。